穿著體驗:
說實話,這次阿迪達斯發布的Ace16.1系列戰靴采用的太陽能綠/玫粉的配色讓這雙鞋子看起來真的好像一條大青蟲。當然,對于追求個性的90后和00后們來說,這種抓人眼球的配色簡直是球場上展示自我的最佳搭配。
對于穿著過Ace15.1 AG的我來說,
Ace16.1 AG在鞋型上與Ace15.1 AG如出一轍。相比于之前足弓過于收緊的Ace16.1 Leather,Ace16.1 AG的鞋型更適合我這種典型的亞洲腳型。就尺碼而言,如果你是亞洲腳型,那么按照自己平時穿著的尺碼選購就可以了。
鞋面感受:
Ace16.1 AG沿用了上一代的Control Web鞋面,鞋面上的立體網格對于足球的掌控更加容易。不過就我這樣的“真皮控”而言,Ace16.1 AG的鞋面可以說是“硬”不少。想要赤足般的觸球感,估計Ace16.1 AG是無法給予你這樣的幫助了。鞋頭同樣采用了上包設計,有效防止在人造草球場上使用時所造成的磨損。
如果說改變,Ace16.1 AG的鞋舌要比上一代產品好了不少。單層材質外敷熱熔膜的設計讓鞋舌變得更加輕薄,貼合。還有就是Ace15+ Primeknit上所采用的多個鞋舌固定孔設計也用在了Ace16.1 AG的鞋舌上,踢球時再也不用為鞋舌跑偏而分心了。
大底感受:
最后談談大底,作為采用阿迪達斯傳統AG大底的Ace16.1 AG,在重量上顯然比采用Sprintframe尼龍大底的Ace16.1 FG/AG重了不少,單只重量277克(JP275尺碼)可以說是重量級選手了。不過想想國內人造草場地的狀況,我覺得在重量上的提升還是值得的。
阿迪達斯這款AG大底可以說是經受了市場的考驗,其良好的性能和場地適應性也得到了不少國內玩家的青睞,那啟動時的抓地力和轉向時的穩定性可是杠杠滴。采用透明設計的TPU大底看起來也更具檔次。
帶球:
作為一雙號稱要“Boss Everything”掌控一切的球鞋,Ace16.1 AG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掌控腳下的皮球。人造材質鞋面雖然偏硬,對觸球感有影響,不如皮版的First Touch來的給力,但是人造材料很澀的摩擦感和鞋面Control Web的設計,以及整個鞋面無處不在的NSG小圓點對球的控制還是非常不錯的。如果你懷念當年獵鷹兇狠的摩擦區域,那何不來一雙Ace16.1 AG的試試?
對于中場掌控型選手,皮版和人造材質版本還真是各有優勢,如何選擇就看各位口味了?
傳球:
短傳是考驗基本功的所在,我們不能把傳丟了短傳怪罪于球鞋。這里只能說Ace16.1 AG版本不會影響你的腳步動作,傳丟了短傳全是你自己的錯。長傳就可以好好說道說道了。長傳球既考驗你的腳法,球鞋也會有附加屬性。比如這雙Ace16.1 AG足球鞋,前文提到的鞋面摩擦,能夠讓你更加有效的拉出弧線球;另一方面,偏硬的鞋面對發力有所幫助,你會感覺到自己打出的長傳似乎力量更大,速度更快。
射門:
如果說皮版Ace16.1不適合大力爆射的話,那么人造材質版本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其實這樣并不正確,因為人造材質版本才是首發正常版本,反而袋鼠皮版本是一個特殊鞋面材料版本)。人造材質Ace 16.1鞋面偏硬,射門時反而對射門腳腳型固定起了作用,加上鞋面摩擦較大,射門感受十分有力。再加上AG大底增加了球鞋的重量,射門發力也不自覺的提升。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感受,穿的球鞋越重,發力時越會不自覺的增加力量,這雙Ace16.1 AG單只超過270克的重量算是近期重量級的球鞋了。
總體來說,Ace16.1 AG射門表現可圈可點,不過在小場比賽中,你又有多少機會大力遠射呢?
總結:
與看起來更顯高檔的Ace16.1 FG/AG相比,Ace16.1 AG在顏值上不屬于討人喜歡類型。不過在實用性上,更加符合國內人造草場地狀況的AG大底相比理想主義的FG/AG大底要更顯得實在。雖然我也知道城市SUV開出去面子十足,而且走走鄉間小路也不是難事兒。但真要翻山越嶺,還是得是顏值低但皮實耐操的越野車才行,何況,它也是正經是輛路虎呢。
總結幾點:
1.尺碼不偏,小寬腳也可以嘗試;
2.相比于全新使用的FG/AG大底,傳統的AG大底更適合國內狀況不佳的人造草場地;
3.Control Web鞋面略硬,更適合喜歡大力抽射的玩家;
4.重量上可以稱得上是“重量級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