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及試穿感受
首先,尺碼正常,我所購買的正是平時慣用的JP270尺碼,但是穿進去之后卻感覺并沒有現今的這些現代足球鞋的擠壓和包裹感。前掌寬度喜人,鞋頭也很圓潤,尺碼不長卻感覺偏松,需要收緊鞋帶才能完全包裹住雙腳,鞋帶需要系兩次才能夠完全隱藏在翻折鞋舌之下。穿上之后當然是感覺美翻了,舒適的不像一雙足球鞋。問題有沒有?有。鞋墊似乎有些不上檔次,雖然使用了Ortholite材質,但是模切的鞋墊感覺實戰效果肯定不強。
鞋面感受
忠于元年的袋鼠皮鞋面帶來了復古的穿著感受,舒適但是略顯厚重。雖然無需磨合,但還是要花點時間來好好適應這個“老”家伙,畢竟這款鞋面設計離今天已經有17年時間了,或許有的正在看這篇評測的小字輩兒球友當時還在玩泥巴呢。適應的地方是哪兒呢?袋鼠皮鞋面偏軟,偏厚,球鞋中段的支撐依靠的是人造材質的三條紋和傳統的鞋帶系統,這與現在的主流織物球鞋和超纖材質球鞋有著天壤之別,從觸感和包裹性來說,復刻獵五真的是古董級別的。
當然,并不是說獵五鞋面觸感不好,穿上這雙球鞋之后自帶球星加成屬性,齊達內,皮耶羅,魯伊·科斯塔附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鞋面的摩擦條一如既往的恐怖,在實戰中發揮控球輔助的功效,這與元年版本并沒有差別,而且獵五的鞋面摩擦條巧妙的進行了模塊化分離設計,能夠有效適應腳面的自然彎折。喜歡獵鷹除了大鞋舌,最大的因素不就是摩擦條么。
最后,提醒大家在穿著獵鷹五代的時候一定要把鞋帶系到最后一個鞋帶孔內,保證雙腳足夠的穩定性和腳踝鎖定,不要學貝克漢姆把鞋舌一直拉到最前端,那樣原本包裹不足的球鞋中段會因為鞋口開太大更加失去穩定性。畢竟人家小貝的球鞋和鞋舌都是定制的。
大底感受
阿迪達斯在獵五復刻版本上使用了與Mania復刻同樣的Ace 17系列Sprintframe輕量化大底,這款歷經實戰考驗的大底從各個角度看都屬于上等水平,符合當今足球比賽的需求。重量輕,中端支撐和回彈充足,鞋釘適合控球并且抓地力不俗,后跟半包裹罩杯也具有穩定性和保護性??傮w而言,我對復刻獵五使用這款Ace 17大底沒有意見,因為原版大底真的是糟透了,如果阿迪達斯能夠把鞋底顏色換成與元年一致的白色就完美了。
傳,停,帶,射感受
原汁原味,這是我送給復刻獵五實戰的評價。在適應“老年”設計的鞋面之后,袋鼠皮材質和摩擦條開始相互支持對傳球,控球起到輔助作用。短傳穩定而準確,鞋面厚度能夠緩沖停球時的沖力,而踢出足球時摩擦條又會有力量加成。說實話,很久沒有在實戰中體會到這樣的感受了。現在的足球鞋設計更加簡單直接,“素足”感更強,對球員的基本功要求也更加苛刻。
長傳一開始真的是一塌糊涂,確實我也很久沒有穿著這樣的“大棉鞋”了,第一場比賽前半段長傳高球幾乎就沒有準過,指東打西大失水準,隊友直呼扔了這雙“破鞋”。不過在后半段開始慢慢適應鞋面,尋找到利用袋鼠皮和摩擦條的竅門后,長傳又恢復了功力。當然,球鞋包裹性的問題依舊存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我需要多次收緊鞋帶,不然總感覺越穿越松。
射門也是獵鷹系列一大賣點,而第五代獵鷹更是以“Precision”(精準)著稱,這得益于鞋面變態摩擦條的設計。不管是正腳背的抽射還是任意球弧線射門,腳面的摩擦條都會在雙腳觸及足球時起到作用。摩擦條這一經典且實用的配置為什么會被阿迪達斯放棄呢?想不明白吧,不過沒關系,明年的新獵鷹中摩擦條又回來啦。
大底在比賽中傳停帶射過程中表現非常穩定,鞋釘長度和粗細非常適合中上等人造草場地,抓地力和穩定性十足,發力時Sprintframe輕量化大底的支撐效果也很明顯,我給9分,扣掉的1分是怕阿迪達斯驕傲。
而比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除了鞋面的適應之外,那就是穿插在傳停帶射中球鞋的穩定性和包裹性問題了。鞋面軟而厚,雖然走線充分但是依舊容易形變,鞋面中段對雙腳足弓的支撐有限,剛剛開始穿的時候甚至會引起酸脹的感覺。一般發生這樣的情況要么是球鞋大軟,要么就是鞋帶系的太緊,這兩個因素恰好都是獵五復刻的問題。鞋無完鞋,哪一款都不例外。
總結
拋開情懷,拋開獵鷹光環,拋開齊達內,貝克漢姆和皮耶羅,獵鷹五代復刻版從穿著體驗到實戰感受都是一雙不折不扣的老款球鞋,阿迪達斯的復刻真正為鞋迷帶來了期待已久的元年感受。這是好事,因為絕大多數收購這款球鞋的球友不會用它下地實戰,現在我告訴你,它除了看上去跟元年復刻差別不大,實戰感受也與17年前那款獵五如出一轍(重量上稍微輕了一些)。如果情懷也可以有測量標準,那么阿迪達斯的復刻獵鷹五代將會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如果你真的要實戰,先拋開你對現代足球鞋的依賴,慢慢的適應這雙重裝上陣的上古神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