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碳是薩姆索諾夫無極時代世界杯單打稱王的利器,外觀極酷,手柄設計得十分飽滿舒適。初入薩碳,就給人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它給我的總體印象就是—攻守平衡,剛柔相濟。相對于VIS,薩碳的手感親和力更強,很容易上手。仔細分析發現,一來可能是因為薩碳的凱夫拉碳素混編的結構,二來是由于薩碳的特殊版型(薩碳的拍肩比一般板子寬些,由此擊球甜區較大,容錯性高。)由此,薩碳有一種類似純木五夾的手感,也不是很挑膠皮。
依據自己的習慣,我依舊正手NEO狂飆3,反手大巴。選用NEO狂飆3和大巴是為了強化擊球的扎實感,這是由于薩碳板身較薄,發力擊球,會有些許震顫絲絲傳入掌心。雖然這有助于良好的控球,但形變過大會導致力量發散,擊球質量下降,尤其在大力攻球時易出現球發飄的情況,通過兩面偏硬的套膠搭配,可以平衡些擊球產生的共振,提升單板威力。
薩碳擊球是一種近臺堅挺,遠臺柔和的手感。盡管在臺內球處理上不如VIS精準,但也相當出色,搓,擺,挑,劈,抹樣樣在行。在近臺,的得益于良好的手感和纖維層的速度,薩碳的快攻和反撕都有一定質量。但它的優勢更在于中臺和遠臺,薩碳的擊球弧線較長,旋轉很足,越發力板身支撐力越大,弧線越好,球質越重。在這一點上,薩碳更適合兩面弧圈選手使用。
薩碳另一個令人著迷的特點就是防守極好,有點類似于蝴蝶的水谷隼,防重板的時候有一種吸入感,由此可以自由地調控手型,隨心所欲地加減力來回擊落點,不但上臺率高,而且質量很高。在這方面,大家可以仔細觀察薩姆索諾夫的比賽,許多高質量的進攻都被他出乎意料地打了回頭,除了老薩出眾的手感,薩碳自身的優勢也助其一臂之力。
實戰中我體會到,要用好薩碳必須注意減小動作幅度,快速還原。今年六月,我用它參加了市里比賽,團體四分之一賽遭遇L(直板雙反,前體校教練,前三板上手兇狠,但年齡大我十幾歲。),雙方從未交過手,但本來我打二號主力就是拼對方一號,所以也無所謂保守了。L一上來就采用專業打業余的常見手法,發反手短結合偷正手急長后,一頓暴打。(因為業余選手和專業的打球心理首先下風,又多數步法不好,容易吃球被動。)
先失一局后,我總結經驗:只要他發正手急長,直接撲上去爆他正手大角;發短球就擺他反手小三角,不讓他發上力。我發球力爭使用一些不常見的手法使他不敢貿然強攻(正手逆上逆下旋結合落點),后來他改變戰術,直接偷我反手急上旋和急下旋,試圖第三板側身爆我,這下薩碳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我直接后撤半步拉前沖弧圈,或上前用反手撕對方直線。最終,他在決勝局崩潰了,因為沒想到會遇到這么大的阻力。其實,此役獲勝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薩碳攻防兼備,剛柔并濟的性能也給了我足夠的底氣。可以說,薩碳是一塊非常適合大賽的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