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膠成了比較頭疼的事情。經過多次調整,最終確定了正手搭配VICTAS V>15 Extra,反手搭配硬度38度的迪卡儂TTRB 900 SPIN(這已經是能找到最低硬度的澀套了)。
發球:發下旋球時與純木五夾性能類似,能夠制造出強烈旋轉。發上旋底線球速度明顯快很多,剛試打時發奔球失誤較多,后來輕微壓一下球拍的角度,才能發出又快又轉的上旋球。
臺內球:臺內球的處理,不算是碳素紀元的強項。擺短經常擺不住,不小心就冒高。一度以為是套膠的原因,后來換上粘套仍然發現問題無法解決。然后在處理臺內球時盡量避免擺短,選擇正手輕挑才有所改善。
正手進攻:發力反饋略微有些斷檔。中小力量拉球旋轉制造的非常充分,有一點點類似五夾純木的感覺,難怪有的球友說碳素紀元是OC增強版。但增大力量后感受完全不同,此時需要動作緊湊并充分壓拍,底板形變很小,出球快,過去的球又轉又快,而且是多發一分力就多一分威脅,感覺不到發力的天花板。有的時候甚至感覺球"砸"過去根本不起彈,充分展現其暴力的一面。
反手橫打:在反手方面,碳素紀元的表現非常好,搭配軟一點的套膠以后,拉球時海綿能裹住球,底板又能給與充分的支撐,所以出球快且旋轉足,出球威脅性很高。
防守:借力手感很好,但由于底板硬彈,導致近臺防守吃力,需要退臺防守然后逐漸轉為對攻,方可逐漸占據主動。
總結: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因本人技術水平所限,最終搭配的都是容錯率偏高的套膠,雖然套膠并不暴力,但并不影響底板的剛猛,可見12K碳的技術含量果然名不虛傳。雖然底板顏值很低調,但卻"能量滿滿",這是一款偏重進攻的底板,適合近中臺暴力輸出型打法。碳素紀元像是一頭猛虎,一匹烈馬,也并不適合所有人,因為它需要需要使用者有更高的能力(如樊振東這種暴力打法)來降伏,駕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