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鞋面整體材料采用一種非常松軟的工程織物,不得不說,雖然這個材料不高級,但是它松軟的特性讓我在把鞋帶綁緊之后感覺包裹非常舒適,側面有一個帶著Nike Logo的穩定片,不過我個人感覺這東西并沒起到什么作用。鞋頭有一個高密度的織物外皮包裹,達到了些許防被踩的效果,不過不得不吐槽,這個地方的設計真的是丑出天際,這雙本來看起來應該很干凈利落的鞋就這么被這破玩意包成了丑八怪。高幫版Hyperdunk X在鞋幫處的包裹強度恰到好處,加厚設計雖然簡單,但實際效果卻非常不錯,在給到足夠的腳踝處包裹感的同時避免了實戰時的異物感。
緩震
Hyperdunk X的前后分掌Zoom氣墊厚度非常驚人,而且氣墊與泡棉之間在緩震上的配合相當默契,這雙鞋的緩震在剛上腳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一個不錯的級別,踩開也不費力。我剛穿它實戰時不到75公斤,打了五場左右就踩開了。在把它踩開之后,Hyperdunk X的緩震更是能達到一個“令人發指”的程度,從柔軟與彈性的結合方面來說,它在我穿過的實戰鞋中堪稱絕頂。即使是Jordan Why Not Zer0.1,Nike Zoom Soldier 11,adidas D Rose 8這些在緩震方面備受好評的鞋在Hyperdunk X面前也吃不到多少甜頭,甚至在我的體重下感覺連Nike Lebron 16的緩震都比不上它,而且由于這種氣墊和泡棉的良好過渡,它的場地感居然也不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泡棉和Zoom混合帶來的緩震雖然具備頂級的緩震體驗,但這種夸張的緩震會給依賴爆發力的球手們的膝蓋帶來一定負擔,我很依賴干拔跳投,雖然縱跳發力和落地的時候中底給我的澎湃體驗讓我很享受,但是經歷高強度的比賽后膝蓋酸痛非常明顯,這是我穿其他鞋時頗為罕見的情況。如果你的膝蓋曾經受過傷,或者你從來沒做過針對膝關節力量的訓練,那么這個因素是你有必要考慮的。如果對你來說中底緩震體驗越強越好,這雙鞋是不容錯過的。
抓地
這雙鞋外底類似水波紋的紋路有點詭異,但是很有效。我本人是一個對鞋子橫向,縱向,前掌,后跟抓地需求都不小的球員,在穿著這雙鞋上場的時候,它的抓地讓我能夠非常踏實和放心的做動作,只有一次在潮濕的柏油地打球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打滑,不過熟悉Nike的人都知道,這算是XDR材質外底的通病,其他情況下,Hyperdunk X的抓地都是充足夠用的。
包裹
網絡上似乎有很多人吐槽Hyperdunk X的包裹差,但實際上這正是這雙鞋有趣的一點。鞋子剛穿上去的時候包裹感確實非常稀松,可如果用力把鞋帶系緊,穿插著鞋帶的飛線可以把足弓位置包裹得很到位,我在打全場的時候并未被這一部分的包裹拖累過,因為受球隊體系限制只能做一些接球投籃和簡單的腳步運用。不過,一旦放開了單打突破時就會明顯感覺到前掌包裹的欠缺。如果你是個極具爆發力的突破型球手,這雙鞋很可能不是你的菜??偟膩碚f,包裹不算精良但遠沒有一些評價中那么糟糕。在我體驗過的鞋里,它應該還是優于Nike KD 8與Nike KD 10,水平與adidas D Rose 8接近。
支撐
Hyperdunk X的支撐感并沒有視覺上那么優秀,雖然底盤有明顯的防側翻設計,但是由于中底材質較軟,在腳踝有比較夸張的外翻動作時還是有些撐不住。不過,它的支撐性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下算得合格,整體支撐和防側翻其實是優于上一代的,但略遜于Hyperdunk 2016,與Zoom Soldier 11在伯仲之間。
耐磨
Hyperdunk X在室外場地的耐磨性并不牢靠,雖然采用了XDR橡膠,鞋底紋路依然是非常薄且淺的,我的上一雙Hyperdunk X被我打了不到三個月鞋底就被磨平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雙鞋的鞋底耐用問題不止出現在它的外底,它過于貼地的氣室也不甚堅固,在我實戰了一個月之后,左腳的氣室就已經出現漏氣現象。氣室并非氣墊,它在氣墊與外底之間,因此漏氣之后并不影響整雙鞋的腳感和緩震水平,只是看這么個玩意癟下去了很膈應。
透氣
悶炸了!這是在我腦海中唯一一個能對這雙鞋透氣性做出形容的詞匯。尤其是在夏天,這雙鞋穿上別說是打球,在外面走上十分鐘腳就開始悶,非常煎熬,無法想象的悶,它的工程織物簡直比Air Jordan 13這樣的皮面球鞋還捂腳。除非你習慣在球場換鞋,否則在夏天長時間穿這雙鞋實戰真的不可取。
總結
不少人說Hyperdunk X是Hyperdunk系列敗筆一般的收官,但事實上這雙鞋多多少少被低估了:頂級的緩震以及充足的抓地力足以讓它成為很多內線或投射性球友的實戰良配。綜合來說,這是一雙稱不上超巨般卓越,但絕對是緩震黨的首選之一。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你真的踩開了氣墊來體驗這雙鞋,近兩年的實戰鞋很難找到緩震優于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