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側翻設計
雖然重心偏高了一些,但外側有做加固,防側翻角也有明顯的凸出,如果光論設計邏輯的話,貌似全城8是要優于這雙全城7的。
但很奇怪的一點是,實戰時你并不會感覺全城8能給到你那種非常放心的側翻支撐效果。尤其是后掌落地時,那種不穩的感覺會更加突出。
針對這點疑惑,我們團隊內部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幾條結論:
首先是明顯降低的鞋幫設計,即使把全城7的襪套塞進去,也能明顯比對出8代鞋幫高度的下降。而低幫鞋相比中高幫鞋款,本身就會在心理層面上多一道警醒。這是一點。
還有另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全城8后跟的球形外底設計,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全城8不僅是后跟這塊有明顯的上翹,就連內外兩側的外底也有著明顯的弧度設計,上一雙在后跟處設計這么圓潤的鞋款,印象里就是這雙Kobe NXT 360了。但對比全城8,360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貼地和可控。怎么解釋?
如果是穿著360在后跟區域落地,由于外底偏軟,內部鞋墊也能產生明顯的形變,在落地的那一刻,后跟受力點會被踩成一塊平面,這時的你是能依靠自己腳踝力量調整腳的運動方向的。簡單來說,360的圓形后跟,其實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更高極限的自由度,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強的踝部力量駕馭自己的身體。
而這雙全城8,外底偏硬,中底剛性較強,重心也偏高一些,所以在后跟不規則落地時,弧形外底不會像360那樣踩平成一個面,而是以一個點位的形式落地,這時候留給你調整的空間和時間都會驟減。就算你的踝部力量夠強,如果在空中對抗后無意間后跟落地的話,側翻風險還是很高的。
對于特別注重踝部安全的小伙伴來說,這樣低幫且激進的后跟弧形設計,依舊不推薦各位買單。
緩震性能
這次全城8依舊搭載著全掌云科技,本以為在武漢這樣濕冷的環境下,云中底還是那種偏硬的板磚感,但在初上腳時,你會明顯感受到前掌略帶Q彈,后掌偏軟的體驗感受,無論是前掌還是后掌落地,緩震表現都是比較適中的水平。
但在啟動方面,搭配螺母鞋墊的全城8會間接帶來拖沓的感覺,換上普通鞋墊后啟動感會略好一些,但也沒有到特別迅捷的地步,畢竟重心高度在這兒,回彈也不是云科技的強項。
如果是特別注重啟動表現的小伙伴,這雙全城8并不是最適合你的款式。
中底剛性一流,無論是對折還是側向扭動,正側面基本上是沒法產生很大形變的,但是在內側區域,沒有任何TPU輔助的全城8,這塊區域的抗扭轉可能會存在一定問題,僅僅能靠這條魔術貼來進行提拉輔助,做折返跑時,你能明顯感覺到內側支撐不太夠的感覺。
抓地和耐磨方面,全城8同樣在偏一流的水準,粗狂的紋路配合著偏硬的橡膠,讓全城8在內外場的抓地和耐用方面都有所保障,如果想挑一雙偶爾打水泥地的實戰鞋,那這雙全城8可以考慮考慮。
把目光投向鞋面,基本上看到這條魔術貼,尤其是高腳背的人群,都會擔心它是否存在壓腳背的問題。不過親測體驗來看,這個區域的異物感其實并不明顯。而且內側可拉伸的彈性綁帶設計,功能性也比歐文6魔術貼要稍高一些,至少能給你更多的調節空間。
但放在性能角度來說的話,我其實更喜歡全城7這樣的花式捆綁。
還有另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就是歐文6的魔術貼是貼條配刺毛,鞋身配圓毛,所以帶刺毛的貼條經常會帶著鞋帶產生拉絲。
而全城7和全城8的魔術貼,都是貼條配圓毛,鞋身配刺毛,這樣魔術貼無論怎么和鞋帶接觸,都不會出現起毛的現象。可以說在魔術貼的設計合理性上,這次李寧的確做得比耐克更人性化一些,必須要給細心的設計師團隊點個贊。
在鞋面支撐和包裹方面,整體移動時的鎖定感和貼合度都沒太大的問題,但需要注意幾點:鞋頭材質偏硬,做后撤步時會出現頂腳趾的情況。
外側TPU存在感略強,寬腳的小伙伴可能在這個區域有些不適。
提到寬腳,這次全城8的鞋楦屬于相對合理的狀態,寬度適中,但這個區域在移動時的存在感真的很強,和AJ34的卡腳感覺比較類似。
配備內靴設計的全城8舒適度不錯,但鞋面的一致性并不像中底那樣流暢,略微會有些包裹斷層感,感覺鞋頭鞋尾的配合不是很協調,包裹一致性要略遜這雙全城7,不過在實戰過程中,這樣輕微的斷層感并不影響球鞋的性能表現。
總結
李寧韋德全城8,后跟防側翻存在一定隱患;有輕微的包裹斷層感,重量偏重,導致球鞋在腳上的存在感極高;緩震表現適中,啟動感略差;中底剛性較強,但內側支撐較為薄弱;抓地和耐磨表現都比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