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毒牙pro,前掌包裹不夠極致,對于瘦腳以及標準腳的朋友的朋友,前掌兩側表現的比較好,但是腳指頭上方略微有點空。這導致了球鞋在穿著打球過程中一些較為極限的動作時會出現腳在內部會有輕微打滑現象。
而這個打滑現象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其實需要鞋墊去背,鞋墊的表面較為絲滑,摩擦系數不夠,建議大家買一個這種運動鞋墊防滑貼或者更換一副鞋墊。
另一個缺點是鞋帶問題,圓孔鞋帶本身有容易松散的問題。這個鞋帶處理雖然不會松散,但是鞋帶上加深的紋路在系鞋帶的時候會比較勒手,特別是在進行前掌系鞋帶的時候過于用力或者頻繁系鞋帶會覺得手疼,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總會感覺鞋帶有一點點拉不緊的錯覺。
鞋面除了鞋頭上方外,剩下地方的包裹都是非常貼合的,前掌對于寬腳顯得有點窄,大寬腳建議試穿一下。對于足弓高的人來說足弓支撐偏弱,會有點空。對于標準腳和瘦腳足弓支撐都是夠的。特別是足弓這部分的內側鞋面強度非常高,提供了針對足弓處不錯的支撐。
后跟處看著會有些空,但是內部別有洞天。兩側的小枕頭非常好的貼合在了跟腱位置,并且牢牢的鎖死了跟腱處的位置。這里請記住一定要拉緊最上面一個鞋帶孔,在拉緊最上方的鞋帶孔以后就不會有吊腳或者不跟腳的情況發生。而厚實的鞋舌也保證了鞋帶在拉緊以后都不會有勒腳的感覺。
除了靜態包裹外,這雙鞋的鞋面支撐真的挑不出毛病。急停的瞬間,鞋面幾乎是沒有任何形變的,哪怕是做全力急停拉回的后撤步也是。鞋面本身的強度加上側墻的堅硬TPU讓這雙鞋的鞋面支撐屬性直接拉滿。
說到中底巭Pro科技真的就是可以吹了,真的可以吹,還不是尬吹的那種吹。上腳我瞬間我對于中底的感覺就是:臥槽?然后當跑跳之后的感覺,我和冕哥除了“臥槽”之外好像什么都不會說了。整個中底靜態穿進去的瞬間是軟韌的感覺,跑起來是軟彈的感覺。而且因為鞋頭自帶一定弧度的上翹讓整雙鞋前掌部分的滾動感和推進感有很大的提升。跳起來的感覺更是越跳越想跳,整個中底的反饋非常迅速,并不會出現回彈斷層或是泄力的感覺,后掌用力下踩還會有很明顯的回彈和快速形變。
雖然說較厚的中底高度導致場地感不算優秀,但是啟動的時候沒有拖沓,同時有很明顯的回彈感,完全沒有泄力,對于不追求極致場地感的后衛都是適合的。
對于體重大的人來說中底靜態會覺得較薄,但是運動起來的反饋會更足。后掌85KG是完全夠用的狀態。不震腿不震腳也不震膝蓋,可以說是緩震性能拉滿了。這樣的緩震極限強度來源于內外側的TPU貼片在加寬后跟外底的同時通過外側完全包住后跟鏈接外底中底鞋面來限制住了材料的形變,而且可以避免力線的偏離,增加落地穩定性的同時提升緩震極限。
球鞋在運動過程中對于高足弓的足弓支撐稍微有鞋偏弱,原因其實是因為足弓的這塊TPU承托板主要提供的是中底穩定、力傳導以及抗扭的作用。如果內側可以再往上延伸一些就會更好的貼合足弓,提供轉身或者變相時候的足弓支撐屬性。
鞋底的抓地力本來我以為會翻車,但實際體驗在內場都能停的住,急停急起沒有任何問題。這里我來仔細觀察下這個前掌內側的紋路。類似輪胎一樣的紋路實際上的帶有角度的,類似犬牙交錯的感覺。不過在用內側極端變相的情況下,內場會有輕微打滑現象。
原因在于外底內側標注Q-SUPER RB這一小塊標注外底科技名稱的位置紋路不夠細。如果能移動到腳后跟會更好。
球鞋的防側翻在增加外側TPU包覆和外底上翻延伸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延伸加寬。雖然沒有做專門的大塊防側翻,但是在外測做了紋路上翻增加觸地面積,提供更極限的運動接觸。
靜態的時候兩個角很難去外翻,因為這塊側墻幾乎包覆了整個前掌的高度,所以防側翻屬性是非常穩的。
而在鞋幫處的填充和鎖死也能很好的穩定加固腳踝。只要穿過最后一個鞋帶孔就會提升腳踝處一定的固定作用。這里分享一個我打球當天尷尬的事情:因為這雙鞋的鞋帶孔在最后位置并沒有穿過內靴填充,所以中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冕哥把右腳鞋舌沒放好,塞到了外層鞋面和內層填充之間,打了一會球覺得兩只腳體驗不一樣。所以一定記得鞋舌放在最內層之后再拉緊鞋面,這樣就不會有不適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