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鞋面包裹:首先不得不夸這雙全城10的包裹做到非常好,無論是前掌的兩側還是上方都能很好的貼合你的前掌,足弓處的貼合也做的很不錯,整體上是一個嚴絲合縫的狀態。不過這些都建議在你是瘦腳或者標準腳的前提上,其他腳型可以直接Pass掉這雙鞋了。
除此之外說一下這雙鞋在包裹上存在的比較致命的缺陷。第一個是兩側的鞋面TPU會卡腳需要磨合適應,或者就更換尺碼,并且運動中也存在彎折卡腳的體驗。
第二個是后跟這塊為了裝飾的TPU打球的時候存在卡后跟的情況,需要穿長襪才能規避。
第三個是足弓外側的TPU因為收攏到鞋面上并且內扣到足弓上方,所以在打球過程中會出現足弓外側卡的生疼或者足弓外側下方疼的現象。
第四個是關于鞋帶調節的問題,因為整雙鞋的鞋面填充非常薄,并且用的材料也是硬質的皮革,所以對于一些瘦腳喜歡極致包裹的朋友來說略顯尷尬,拉緊鞋帶的話打球會覺得上方勒腳背,松開的話包裹又不夠極致。
鞋面支撐:整雙鞋的支撐性還是很不錯的,鞋面的強度還是非常高的,前段的鎖定做的是很棒的狀態。不過后跟存在掉跟的情況,需要將最上方的鞋帶孔外側這個小鞋帶袢穿過以后在鞋舌處把鞋帶拉死才能降低掉跟的問題。
另外這雙鞋的足弓支撐也是依靠鞋面和中底材料的,在內收的設計之下扁平足穿起來不是很舒適,而且足弓支撐也會伴隨使用出現衰減和下降,不過好在這個鞋墊比較厚實且有硬度,動態運動中支撐性還是不錯的。
中底性能
全城10采用了安踏氮科技平臺中用到的原材料,脂肪族ETPU調校的輕彈科技算是目前輕彈的第三種。剩下的就是高配和低配了。不過如果你期望這雙鞋里的輕彈能給你類似氮科技那樣氣墊般Q彈的腳感的話你可能要失望了。
整雙鞋的腳感趨向于Boost的感覺,整體的響應沒有不算很干脆。但好在前掌的上翹做得不錯,能帶來非常好的一個前掌滾動感。整雙鞋的力傳導還是非常流暢的一個狀態,不能說能給你多么強的一個推動感,但確實有滾動感,不過整體更平滑。
后跟的緩震表現屬于差強人意了,不驚艷但是夠用。有比較明顯的軟彈感和中等的回彈速度,在搭配后跟較厚的云科技還是能提供一個80kg以下體重夠用的后掌緩震性能。
外底性能
說到這雙鞋的外底,就得好好說說了,首先這雙全城10在沒有吸灰的情況下,內場的木板地也能發出非常大的聲音。但實際穿著的時候無論是否有這樣的聲音,整雙鞋都有一定的滑動,并不能牢牢的抓在地面上。
不過身體的體驗也不是打滑的感覺,屬于能控制的一定滑動。但是在吸灰以后這雙鞋的抓地力在內場堪稱歷史級拉胯,發出最響亮的摩擦聲,做出最飄逸的滑步就是它吸灰后的表現。對比自家的馭帥15v2也就是馭帥15low的吸灰水平,雖然要比馭帥的表現好,但是依舊是不建議內場選擇的一個水平。
除此之外,這雙鞋的外底有幾個較大的問題,整雙鞋的外底并非完全平整,而是帶有一定弧度的球形外底,而在這樣的外底之下,紋路的上翻延伸除了前掌內側外,其余部分并沒有做紋路延伸。這就導致了在橫移過程中的一些動作會出現打滑現象。這樣的個別現象會出現在整個球鞋的外側。所以內場一定是慎重選擇。硬度66的外底硬度搭配比較深的紋路,相對還是可以駕馭外場的。
安全性能
前掌較低的重心以及鞋面的TPU加固搭配有加寬的大底。雖然沒有防側翻角的設計,但是有一塊這樣的TPU做側墻的加固來提升防側翻屬性。單看這一塊的防側翻其實跟耐克的垃圾鞋防側翻有一些類似,就是正常情況下的防側翻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出現特殊情況發生側翻角度過大的情況下就會直接崴過去。但是這樣的情況過于極端我們就不多說了。
重點其實是后跟的防側翻有些尷尬,前面說了球星的弧度外底,而且外側沒有紋路延伸,所以后跟這樣一個比中底窄的地面接觸面積加上光滑的紋路,當后跟有側翻風險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防護,同時因為這樣的設計甚至還有助崴的效果。如果是大面積紋路的延伸或者再做一些加寬,防側翻的安全性就會更好了。
抗扭就不必多說了,整體的剛性處理的非常優秀,有一定的剛性同時又有一定的形變,穿著起來也不費勁,前掌自然彎折點也是合理的一個范圍。
這雙全城10基本上是一雙跟馭帥系列相差不大的團隊鞋款,主打的也是水桶鞋的一個概念。對比馭帥系列偏向有一定體重的鋒線全位置球員來說,這雙鞋更偏向比較均衡的后衛選擇,沒有特殊的打法定位,更加的大眾。同時在腳型的適配度上更小,僅適用于標準腳型和瘦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