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數方面,馭DX-NANO6 4U5,兩條102手膠,VBS63線,24磅YY4結。97克全重。平衡點沒有量,因為我的這種不去底膠在上兩條手膠的情況,平衡點都偏低,不具備參考。
上手揮動輕盈,符合4U的手感。纖細的三合一拍框,風阻很小,揮動的粘滯感比較低。63線的進一步降低了風阻。中桿為6.6極細桿,硬度中等偏硬。勝利的硬桿好像還停留在6.8,估計是工藝和材料還達不到YY的水平,手柄應該屬于長柄,偏雙打向。官方坐標圖顯示此拍偏頭重,硬彈的屬性。最后還是要打過才知道是否準確。手上還有一只DX-R 5u5同系列的中端拍,可以拿來對比一下。
顛球感受,整體彈性不錯,反饋清晰,震手感輕微,我猜是采用了拍框內發泡工藝,終于跟YY在一個起跑線競爭了。比起DX-R的人造手柄,那是干脆多了,人造手柄粘膩的觸球感受,還在努力適應中。估計要以后再來說一下人造手柄,還有一只神速HS估計年后才能拿到,那個也是人造手柄,看看勝利是否有逆襲綠廠的表現。
上手感受,高遠球很輕松,打感相當脆,能感受到拍子的彈性,在這個價位能有這樣的彈性我是有點小驚喜。略微有一些頭重感,應該屬于平衡拍,還不如我手里的雙刃系列沉。好在擊球不飄,說明新的框型和材料具備不錯的抗扭表現。
接下來是平抽擋和防守,正常的拍框大小,容錯率不錯,打框的機會并不多。出球干脆,不粘球,但是要出更深的球就需要再加一些手部力量,靠拍頭或者拍重借力基本是指望不上了。本人重殺是弱項,所以手里也沒有大殺器,多為點殺或者劈殺,輕拍可以使手腕負荷變小,也更容易變向。4U重量正爽,太輕反而會卸力,如果是3U的話,突擊效果可能也沒那么好,這個跟個人力量和發力有很大關系。話說回來,此拍也不是為了一擊制勝而設計的,多拍相持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網前小球、對角斜線這些,不太容易控,原因是持球感比較弱,脆彈的打感還是出球比較快,收力控小球不太好,如果加以適應,可以彌補一些。
總結
馭納米6雖說用了納米的名頭,實際已經是全新的拍子了,定價也比之前的老款納米6上了一個檔次。如果能5折的價格買到,還是非常值,打感跟500-600左右的拍子有一比。不知道以后會不會漲價。作為普通愛好者,中端拍其實更適合平時打球健身,上手門檻不高,價格實惠,就算撞拍斷了也不心疼,唯一的缺點是不夠貴,不能裝逼。不過說實話,球場上能回出漂亮的好球逼格可能更高一些,誰會在意你拿什么拍子,拉多少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