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4代強大的外底
Kyrie 4是第一雙我能說的上喜歡的Kyrie系列正代。原因無他,抓地真的不錯,弧形外底對于變向切入的人來說是絕佳配置,甚至對我這種不愛切入的人來說都會躍躍欲試。就算你不愛切入,這種外底踩起來也很穩,跳投或是切入都很合適。
另外這雙鞋沾灰不多,抓地狀況很穩。目前我實戰約8小時左右,甚至讓運動能力強的球友幫我穿了幾場球嘗試,磨損也相當少,看起來似乎也很耐磨。但以往有網友反應Kyrie 4的外底雖然是XDR但耐磨度一般,我個人是感覺還過得去。
(2)尚可的緩震
坦白說我不知道這算是缺點還是優點。S2可能因為外底沿用了Kyrie 4的配置,所以整個中底也配合了Kyrie 4的緩震配置,也就是后掌的Zoom。不過比較奇特的是,在我印象中的Kyrie 4的后掌Zoom踩起來感受要比這雙Kybrid S2反饋要好一些,Kybrid S2的緩震只能說勉強夠用,及格線邊緣,絕對說不上很好。我個人覺得非常遺憾的是沒有用Zoom Turbo,畢竟Kyrie 6的Zoom Turbo我個人覺得調整的已經非常好了。
而整個中底來說,意外的前掌泡綿緩震倒是還可以,不會特別差。不過看他厚實的前掌設計應該也能猜到,貼地感一般,但是啟動速度還是維持的不錯。
(3)5代的捕蠅草包覆,不錯的支撐
前面說了Kyrie 4的外底,現在輪到Kyrie 5的捕蠅草包覆設計了。純粹印象所及,非常多人喜歡Kyrie 5的捕蠅草設計。他的鞋帶穿過這一片捕蠅草,取代部分的鞋面,直接壓在鞋舌上,給人很扎實的前掌包覆效果。
但是我個人其實并不喜歡這個設計。首先市面上很多鞋款不需要捕蠅草也有很好的包覆,當然審美上很多人覺得很好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這個設計最麻煩的是松開要花很多時間,瘦腳如我,買EP款的Kyrie系列,多數都必須把鞋帶扯的很緊。當要松開的時候Flywire跟鞋帶有時候會卡在捕蠅草上,下一次要穿上的時候又要拉半天,我個人是覺得挺麻煩的。
而我最愛的Kyrie系列第6代,只有后跟的部份被保留,我真的是有點要暈倒了。當然這個后跟外置TPU沒什么不對,但我喜歡Kyrie 6的優點幾乎沒有任何一處放在這雙鞋上面。
當然這雙鞋有厚實的網布,鞋面本身就還算強壯。上翻的外底甚至可以跟中底一起固定雙腳,側向支撐算是很穩固的。還有大拇指的加厚,中幫的設計,這些都是S2的優點。
二、缺點
(1)某些人會感覺勒腳
第一次穿這雙鞋大概一小時左右,我就能感受到明顯的勒腳。位置大概是在最上面兩格鞋帶孔之間。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松開一點,但是對我來說并沒有完全改善。第二次穿這雙鞋,也就是隔天而已,我穿了10分鐘就受不了了,只能換穿其他鞋款。另外,這雙鞋對扁平足也略微不太友善,所以我個人穿這雙鞋算是挺痛苦的。
目前我讓其他兩個球友也穿了這雙S2實戰,其中球友A并沒有感到明顯的勒腳問題。所以或許是我個人腳型跟他不合,也可能是要實戰時間夠長才會感受到。但球友B在實戰約30分鐘也能感到勒腳,少綁最高的一格鞋帶孔會稍微改善。但是他另外感到了捕蠅草的前端有卡腳的感覺,這就是我沒感受到的部份了。
(2)性價比略差
雖然不記得Kybrid S1價錢多少,但如果沒記錯,S2應該是Kyrie系列,定價最貴的一雙鞋了。1099人民幣的定價,享受的主要是Kyrie 4的配置,甚至沒有Zoom Turbo。就實戰方面來說,這雙鞋的性價比不是太好。
當然我也理解這雙鞋的價值可能體現在Kyrie 456的合體,還有特殊的外型。當然我也很愛這個配色的日本藍,上面的圖樣有很濃厚的東洋編織味道,但這些在實戰方面就沒什么太大幫助了。其他配色我可能就不會愿意花這么多錢入手,目前二級市場價格還在800-900人民幣之間漂浮,在我看來這樣的性能還是貴了一些。
總結
Kyrie系列好不容易出現了一雙性能完善的Kyrie 6讓我愛不釋手,這次漂亮的Kybrid S2倒是令我有點失望。坦白講我也是聽了一些網上的說法,說S2很好穿值得一試,然后我就入手來試試看,然后就這樣了。
那S2到底好不好穿呢?這次的打分其實很主觀,如果不勒腳的話我可能會給他8.5分,但勒腳對我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何況我并不是腳背很高的人,只能說我骨骼精奇,剛好跟這雙鞋很不配,穿了以后腳脖子痛的不得了。所以給他甚至比PG4更低的分數,主要還是主觀上我根本無法長時間穿這雙鞋實戰。
當然這雙鞋很漂亮,我敢說Kyrie粉絲一定會非常喜歡,畢竟這雙鞋或許就是瞄準粉絲做市場定位的。但是花超過800人民幣買一雙性能跟Kyrie 4基本一樣的款式,我是覺得相同價格有更好的選擇,比如某些配色的KD13。但我考量勒腳,性價比這些因素,只能給他8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