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首先關于包裹我真的得夸,實話說這類鞋面壓低的鞋楦我個人是喜歡的,但大部分這類鞋面用的材料或者科技帶來的穿著體驗真的都不太好。不是支撐不足就是鞋面貼合不好要么卡腳要么就是過于緊繃。這個絲鞋面還是有點東西的,在做的輕薄的同時帶來的包裹貼合和舒適度真的很棒。
不過偏窄的鞋楦對于標準腳體驗很好,瘦腳也能調節, 但是寬腳就不太適合了,而且側墻的TPU在側向急停的時候也會出現更嚴重的異物感和頂腳的一些體驗。
關于鞋面的側向支撐上,這雙JB1代也沒有什么問題,支撐性還是非常到位的。不過還是會有一定的延展形變,體感上不會說有撐不住的現象,所以支撐可以放心的。
后跟需要把最后一個鞋帶孔拉緊,不然會有輕微掉跟。另外前掌第一組的鞋帶也一定要拉緊,不然可能會出現急停時候腳趾戳到前方壓膠的地方,另外因為這雙鞋的前掌重心做的很低且鞋面內襯沒有過多填充物,在某些極限情況下會有頂腳趾的現象。
最大的問題是足弓支撐,穿著時間越長,足弓支撐就會越差,這一點對于喜歡足弓支撐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很不滿。
中底
首先這個腳感如果你有很大的期待那么體驗一定不好。如果你沒有特別大的期待,那體驗還算不錯。整體腳感的無論是靜態還是動態的軟彈程度都是比不上WOW10的那種澎湃的,更多的體驗其實跟808Ultra相差不大。
比較大的亮點在于前掌的場地感以及前掌的腳感,因為碳板的加持,以及前掌的滾動感鞋頭上翹和鞋墊的加持,降低重心的同時,整體的場地感在前掌表現的還是非常好的,同時前掌在蹬地時候的回彈響應也非常快,有點滾動加回彈的感覺,這一點我覺得還是非常好的,不過前掌的緩震極限并不算高。
后掌的緩震我屬于不夠用,整雙鞋的緩震極限上對比同旗艦的GT CUT 2是要差的,無論前掌還是后掌,對比起WOW10的緩震極限則是要好,但是回彈整體不如WOWO10。中底的水平還是處于兩者之間的狀態。
整雙鞋的力傳導在穿著時間久了以后會有一點斷層的感覺,足弓處的支撐不足的問題會突出的比較嚴重。另外就是體感上后跟的重心會明顯高于前掌。
外底
講真,這雙鞋的抓地跟我們常規認知里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正常大家的認知都是抓地在地上會有特別響的聲音,那就是抓地好。
這雙JB1算是顛覆了大家的一個常識。因為它在內場磨沒有聲音。但是這并不影響它的抓地好。這雙鞋的抓地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這雙鞋非常柔軟的外底以及其外底紋路高低不同的形態,這種外底形態可以讓鞋底在制動時候產生非常大的形變和壓縮,從而更好的吸覆在地面上。所以這雙鞋的抓地應該是迄今為止李寧抓地最強的球鞋了。
這雙鞋的外底結構還是相當后衛的,有一絲絲歐文球鞋那種后衛鞋的感覺,偏弧形和球形的造型,這對于突破切入都是非常好的結構設計。
關于耐磨,應該也是李寧最不耐磨的外底了。硬度約為50C,印象里也僅僅是比無外底的庫里Flow 10代要硬一丟丟(47C)。
安全性
這雙鞋的抗扭整體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內側的抗扭明顯是要弱于外側的抗扭的。因為足弓的內側并沒有什么太多的補強,而外側有一塊異形的TPU作為補強,所以左右之間的區別也在情理之中。另外這雙鞋的碳板更多的是提供滾動和回彈以及力傳導的過度,所以對抗扭的加持也不算特別大。
防側翻的表現上雖然因為外底過軟也會有一些內卷的現象,但是不會出現防側翻角完全內卷,因為鞋底還是偏弧形的狀態。加上足夠低的重心和側墻的補強,前掌的防側翻表現還是不錯的。后掌的防側翻我個人是覺得做的比較聰明的狀態,TPU的環抱以及杯狀承托加上外底的加寬和上翻。整體還是非常靠譜的狀態。
一體性
穿著上初期的一體性滿分10分我愿意給到10分,初上腳真的相當驚艷,這個一體性在靜態下體驗相當棒。
但是當運動起來或者運動久了,這雙鞋的一體性就出現問題了。首先足弓支撐不足以及足弓區域運動時候的塌陷是存在的,其次后跟的鞋墊在整個運動中的跟隨是偏慢的狀態,導致整雙鞋的一體性在穿著以后沒有那么極致。
在整個結構的一體性上其實這雙鞋已經算是比較偏向于完全體了,不過這個碳板并沒有很好的幫助鞋墊起到一個切入時候的步態跟隨效果。同時因為鞋墊上沒有任何的抗扭或者補強的材料,也讓這雙鞋在運動時候的足弓會出現時間久了酸或者爆發發力時候的一些不貼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