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底表現
閃能2的這套底子李寧已經用了很多年了,最早應該是在隊尚5上使用的。
抓地
整個鞋底都布滿了微微凸起的圓形,這些圓形除了在視覺上讓你覺得這個鞋底很飽滿腳感一定很好之外,就我個人體驗下來,并無額外的實質作用。起實際抓地作用的,就是全掌的大波浪紋路。
閃能2外底橡膠摸起來有一定的粘性,抓地表現屬于中等略偏上,在大部分的時間里抓地都沒啥問題,在某些力度較大較為極限的情況下會出現一點點的滑動余量,比那些能一腳釘死在地上的T0級別選手還是差了一些。
耐磨
閃能2的外底橡膠材質偏軟,打了3場之后的外底如上圖,整個前掌已經有多處非常明顯的磨損痕跡了,并且無論是前掌還是后掌,紋路都不深。
很可惜,閃能2并沒有照著"國產籃球鞋便宜就肯定耐磨"的劇本走,外底的耐磨性還是比較差的,并不適合室外場地。
鞋面部分
閃能2后跟內襯的表面都用了和利刃2利刃3完全一樣的帶一點點短絨的材質,整體內里舒適度高,優于閃擊9。
但后跟填充較單薄,不如利刃厚實,不過同款內襯材質帶來的是較為不錯的防滑性,實戰中并不會出現掉跟的現象。
不透氣,相反也可以說成在冬季不會凍腳,外表看上去帶大網眼的鞋舌的內里依舊采用了和后跟一樣的利刃同款內襯。
包裹
閃能2中后段的包裹沒啥問題,就不詳細展開聊了,主要講一講它的前掌包裹。初上腳階段,閃能2的前掌包裹給我留下的印象是蠻好的,用的是和馭帥16一樣的楦,整體感受和馭帥16前掌也很接近,略緊致,很貼合很舒適,上下左右都沒有多余的空間。
閃能2.0鞋帶與織帶之間的摩擦力,在系鞋帶的時候表現的也還不錯,會稍微縮回去一丟丟吧,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總而言之,閃能2的前掌包裹在我穿好鞋子踏上球場時一切都很完美。
但隨著實戰的進行,問題逐漸暴露,我會感覺前掌越來越空了,打一晚上球下場休息時前掌的包裹感和剛穿好鞋初上場時完全是兩個截然相反的體驗。
究其原因,問題的根本主要還是出在我一直在念叨的最前端那倆鞋帶與織帶上,它倆之間的摩擦阻力足夠應付我系鞋帶時所施加的力,但卻承受不了我在實戰時足部各種橫向來回剎車蹬地帶來的更大的力,每一次的剎車或者蹬地都會牽扯到最前端的鞋帶,造成其松動,幾個小時打下來,前掌的包裹鎖定自然是逐步下降最后蕩然無存了。
上面提到的前端織帶在短短3次實戰之后就出現明顯開線,基本上也可以確定就是由鞋帶在實戰中沒被有效固定住持續的在來回拉扯而造成的。
并且前掌包裹感的流失有一部分責任也要歸咎于后面會提到的前掌鞋面材質問題,隨著實戰次數的增多,前掌鞋面會不斷被撐開,空間越來越大。
鞋面支撐
首先要值得肯定的是,閃能2中段的鞋面的支撐是沒有問題的。中段鞋面的內里是比較結實的,并且外部看上去像是裝飾的閃電狀條紋,在內里是做成了加厚的硬質凸起,相當于是多了一條加強筋。后段鞋幫處的支撐,簡直一塌糊涂。
后跟鞋面內里材質藏在內襯下沒法一窺究竟,應該是和中段一樣的材質,但大概率是被做薄了。
實戰過程中閃能2帶來的后跟鞋幫支撐真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后面兩次打完球洗完澡人冷卻下來之后,腳踝會特別酸疼。
我在第二次實戰完回家脫掉鞋之后發現,閃能2的鞋幫是處于如圖的一個狀態的,外側鞋幫基本還是筆直的,內側鞋幫已經向外傾斜接近20度了,非常夸張,并且短時間內沒有任何復原的跡象。
前掌鞋面支撐
從外表上看,閃能2整個鞋面前中后段似乎都是同一種鞋面材料,但實際上前掌的鞋面材料內里和中段是不一樣的,前掌的內里材料就是如圖所示的白色普通織物網布,強度比中段的塑料內里差了很多。
前掌鞋面的支撐強度我就簡單直接點說了:險勝PG4,險勝的地方在于閃能2的前掌鞋面材質沒有任何的延展性,因此兜底兜的比PG4牢一點,但也僅僅只是兜底而已。
前掌鞋面以及后跟鞋幫兩處極差的支撐性導致我每次在做45度角接球沖籃下的突破時總感覺斜向蹬地啟動那一下會比平時遲緩很多,前掌外側撐不住,后跟內側也撐不住,整段垮掉。
中底表現
如果你還能耐著性子看到這里,那就接著往下看看吧,閃能2這雙鞋在中底上表現的還是高于我的預期的。
后掌
后掌的云緩震材料其實調教的還是蠻不錯的,在走路以及球場上一些勻速跑動時腳感可以用"舒適"來形容,軟度和回彈都是有一些的,腳感強于馭帥13,閃擊7,超輕2022,音速7等,我180斤的體重都不覺得硬甚至還挺舒服,那小體重和正常體重的選手體驗應該會更好一些。
不過緩震極限是比較低的,容易踩到底,并且材料容易潰縮,每次都是軟軟彈彈的穿著去球場,幾小時后硬邦邦的穿著回家。
閃能2后掌在實戰中的體感其實和NB的2WXY的后掌是比較相似的,重心都偏低,表層都有不是很深層次的軟彈感,緩震極限都較低。
你如果沒穿過2WXY,那也可以理解為全城9的后掌切成一半,腳感,緩震極限,重心高度都是全城9的一半。
前掌
前掌的調性和后掌類似,不溫不火,不算板磚,腳感比閃擊9的前掌強。單獨拎出來講的話,閃能2中底前掌確實是蠻適合后衛的,重心低,具有較好的場地感,且前后掌過渡自然流暢。但上面提到的較差的鞋面支撐是直接讓這個中底前掌的優勢蕩然無存。
優點
(1)顏值高。
(2)中底的腳感舒適且有一定的軟彈感,遠超一兩百這個價位該有的水準,強于不少定位比它高的球鞋。
缺點
(1)中底緩震極限較低,大體重容易踩穿,且材料容易潰縮。
(2)外底不耐磨,不適合外場實戰。
(3)鞋面表現一整個垮掉,更像是一雙訓練鞋而非正經籃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