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最新設計的Zoom Turbo
一直以來不以緩震著稱的Kyrie系列,在這次終于有了反轉。雖然我個人覺得Kyrie 4的緩震已經比過去幾代好上不少,但Kyrie 5才真正意義上有了比較先進的緩震單元。
Zoom Turbo這個新設計首次使用就是在Kyrie 5的身上,大面積的弧形外底Zoom放置在前掌的位置,對于經常習慣用力前掌著地的打法來說非常適合。我個人實際上踩起來感覺也的確非常有彈性,感受明顯。但是我個人并不是特別喜歡這種感受,前掌有過度的存在感。
(2)維持強調變向的外底
Kyrie 5的外底設計相當漂亮,眼睛形狀的大塊面積搭配多向紋路,且搭載XDR,給人視覺上非常強悍的印象。而從Kyrie 2以來這個系列就一直強調優秀的變向能力。即便到現在都過了差不多3年,市場上也沒有類似的產品出現,可見弧形外底算是Nike真正的獨家招式,其他廠牌并不敢隨便輕易嘗試,還是說其實有只是我不知道?
在我個人看法是,變向科技在上代的Kyrie 4之中達到了頂峰,雖然Kyrie 2-5都維持著類似的設計,但是Kyire 5存在著一些問題。
(3)鞋面支撐的加強
在外觀設計上Kyrie 5最顯眼的地方應該是花瓣狀的不對稱側向包覆,當中穿插了6個flywire鞋帶孔,對于加強包覆性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中高幫的設計,相信對于深怕腳踝受傷的人來說也是一大利多。
整體鞋身材質以網布為主,但是我個人感覺是有特別加強支撐性,讓整體材質感覺偏硬了不少。后跟除了有內置TPU固定之外,還有漂亮的跟Kyrie Irving手臂紋身一樣的Hamsa Hand圖騰,讓鞋子增添了不少設計感。鞋頭拇指處也有堅硬的涂層加固,讓我感覺這雙Kyrie 5應該是有針對常打外場的人設計,很多地方都非常強悍耐打,包括鞋底的XDR也算在內。
不過,堅硬的材質,難以松脫的鞋帶,還有中高幫的設計,都讓這雙鞋難以輕松穿脫。當然能夠維持良好的包覆很重要,但每次穿脫這雙鞋都讓我感覺,人生已經很難了,怎么連打個球也這么難。
二、缺點
(1)初上腳非常易打滑
我覺得讓人不可置信的是,這雙Kyrie 5在第一次上腳的時候居然滑到不行。正確來說,甚至跟我同場的布魯斯是第二次在場上穿著Kyrie 5,依舊有在場上打滑的問題,讓我們都非常難以發力,無法正常加速或變向或急停。
這也就反應到了前面的問題,抓地不好,自然就不敢輕易嘗試圓弧形的變向性能,連發力都發不出來了,何況是變向呢。
這種情況,我直到在塑膠地板才敢真正發力,大概實戰要3次以后狀況才有明顯改善。Kyrie 5至少有兩個配色,Taco配色跟這雙黑白配色都有這個問題,我會建議大家至少能讓球鞋在粗糙的地方摩過幾次,然后確保鞋底是乾凈的,再放心實戰比較好。
(2)對我來說重心很怪
這一點可能是我個人問題。Kyrie 5的Zoom Turbo在前掌的存在感對我來說實在太過明顯,甚至讓我覺得有些許前高后低的感受。甚至我有時候會覺得一腳踩不下去,導致我左右前后重心都不平衡。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不習慣的關系,但是我穿Kyrie 5感覺特別不舒服,感覺前掌有了緩震反而在場上實戰更吃力,而且我覺得貼地感非常不明顯。
我同時間測試并換穿UA SC3Zero2 就非常舒適解壓,完全沒有足部的不適感。我不確定是不是只有我有這個問題,但我的腳型可能非常不適合Kyrie 5。
總結
去年的Kyrie 4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雙實戰鞋,推薦給了非常多的朋友。我覺得Kyrie 系列在Kyrie 4終于有了一些突破,在各方面表現終于達到了一些平衡,整體稱得上是一雙好鞋了。
Kyire 5原先應該是計劃更進一步,搶先搭載了新型的Zoom Turbo,讓這雙鞋比前代加價了100看起來更值得。但是抓地力的問題對我來說是致命傷,無法發力是后衛打法的人最大的問題。而新設計的氣墊跟圓弧形外底讓我感覺重心不穩,也是我覺得在場上實戰不安心的地方。
另外前面提到堅固的鞋面材質,帶來的是不方便穿脫,甚至某些時候感覺還有點卡腳,像是過高的鞋跟處等等。這些在實戰中不是那么明顯但偶爾會感受到。當這些所有的小問題集結起來之后,就讓我不是這么喜歡這雙鞋了,會給這雙鞋這么低分很大一部分可能是Kyrie 5跟我的腳型很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