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近戰1代在前掌區域的處理對于偏寬腳會更友好,楦圍做了降低,但不是市面上主流窄楦鞋那種特別低的鞋頭,內里有一層填充,前掌的貼合度很舒適,兩側寬度留有一定的余量。可以通過收緊第一組鞋帶來提升包裹。
中段的包裹也是通過鞋帶就能很好的調整,腳踝處的鞋帶孔一定要盡可能拉緊,因為鞋帶孔做了延后但是位置不夠低,不拉緊的話容易有掉跟的體驗。拉緊之后配合和后跟內里的貓舌布能提升很大程度的包裹鎖定。
相比鞋面的包裹這雙鞋最為出色的其實是支撐性,首先就是足弓支撐。鞋墊硬度在30C左右,足弓區域有大面積的隆起上翻,后跟區域也做了杯型的承托。
足弓區域這塊TPU上翻的高度很高,而且很寬,在這塊材料上方還有特爆科技(脂肪族ETPU超臨界發泡)做彈性支撐。足弓支撐無論是動態還是靜態都非常給力。
側向支撐不用過于擔心,這雙鞋最大的結構亮點莫過于這塊全環抱式的異形TPU組合超臨界特爆科技帶來的支撐性和一體性非常強。
而且這塊側墻的特爆科技比起全包的TPU會出現的卡腳情況來說會改善很多。不過要提醒一下足弓外側寬于前掌太多的人試穿一下,因為這雙鞋整個的環抱支撐特別強,外側太寬的話打久了之后腳充血會覺得夾需要調整中段的鎖定。
建議:鞋帶一定要好好調整,有條件的話通過厚度不同的襪子改善包裹。
因為這雙鞋的中底是下層全掌FEATHER FOAM和上層全掌特爆科技,所以靜態腳感不屬于軟彈的類型,更多的偏向于具有韌性和支撐性的同時帶有一定的彈性。主要也是因為環抱式TPU在兩層中底科技中間,跟競速跑鞋的三明治結構有相似之處,但作用不同。
動態運動中前掌彎折進行蹬地發力配合側墻結構的滾動有很明顯的前掌反饋感,不過體重小的球友會覺得前掌反饋足但是場地感不明顯。因為這雙鞋本質還是一雙以鋒衛搖擺人為主的團隊鞋款,不是極致類型的后衛團隊鞋。
整雙鞋的力傳導很流暢,除了環抱TPU帶來的穩定支撐之外,這雙鞋在上層的特爆科技足弓處還有一塊足弓支撐板。
后掌制動以及跑動的時候后跟區域外露的部分能很有效的吸收沖擊通過后跟側墻的TPU限制過度形變,后掌的緩震極限對于80kg的我來說完全夠用,緩震極限很高。
純前掌緩震以及前掌過渡到后掌的緩震也完全夠用。
抓地表現在內場也很不錯,外底不是很容易吸灰,這種整體偏粗的外底紋路配合發力受力區域的人字紋搭配在抓地表現上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作為鋒衛搖擺人的外線鞋款,也是在前掌的內側做了大幅度的紋路上翻包住整個前掌便于后衛做一些大幅度的變向動作,后掌的內外側也有一定的上翻來應對后跟為軸的快速轉動,大底的結構能適配打法靈動以及腳步變化多的球友。
不過外底的材料屬于高耐磨橡膠,所以在有灰的內場或者吸灰之后偶爾會有打滑的情況出現在前掌的內側上翻區域以及外側沒有紋路的防側翻延伸加寬區域。綜合這個又粗又深的紋路以及硬度約為64C的外底材質,更建議在外場使用,畢竟口糧鞋大部分面向的還是打外場多的球友。
建議:干凈的內場使用或者外場使用。
抗扭應該不用擔心吧,環抱異形TPU以及內置足弓支撐板,左右的抗扭都是很在線的狀態。前后的自然彎折點也限制的很到位,正好就在前掌側墻下降的位置上。
前掌的防側翻也非常穩定,有側墻支撐,有加寬,有一定的結構上翻。除了重心相對純后衛鞋偏高之外,前掌防側翻是沒問題的。
不過這類結構都會存在輕微的制動瞬間內卷一點的現象,只要不是單純的做一個延伸不做結構處理都不會有絆倒或者失控的風險,不算極致但肯定是優秀的水平。
后掌的防側翻也一樣,有加寬,有內收,還有補強,但為了一定的靈活性后跟外側還是偏球形一點,不是純大平底加寬。
對比市面上的同樣位置或者類型的團隊鞋款來說,近戰一代最為出色的就是支撐和穩定性兼顧的同時還有很好的靈活性。而且也是少有的一雙有緩震的同時可以提供出色足弓支撐的寬腳高足弓可以穿的鞋。整體的性能屬于很均衡的水桶鞋,同時突出的性能體驗點在市面上也很少有。
整體顏值不錯,安全性過關,配置不低,腳型寬容度高再加上目前三月活動打到三百的價格,可以說是性價比拉滿的一雙實戰口糧鞋,有對應需求的球友可以放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