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巴雷參數:空拍78±2g平衡點303mm,5UG6,去底,使用狀態總重82.4g,平衡點318mm,中桿長215mm,調教適中偏硬,流體盒式拍框,76孔線床,9—3點線槽,質保30磅,穿線25—27lbs NBG95。
如果是奔著5U的賣點去嘗試這款產品多數會在實操的瞬間有種被背刺的感覺,薰風巴雷的頭重感非常明顯。實話實說,我主觀上就沒用過這么夸張感覺的同規格拍子,在揮重上非常像厚羿。我一度以為這是一把3/4U過渡規格的球拍,而如此離經叛道的設定讓它在上手球熱身體驗中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5U出球扎實體驗,甚至在vtfb,大鬼斬,拳擊手之上。
雖然頭重,但拍框的風阻不高,而堅持用了盒式框和中桿中的鈦絲也著實讓巴雷的抗扭達到了水準之上。所以盡管又是一把偽5U的球拍,我認為它確實能做到又快又扎實。
驅動感良好,借力感十足,也不費勁,之前在上手球體驗中巴雷展現了友好的一面,而且在發力擊球時也沒有震手的情況。中桿彈性對得起價格,沒有太強的爆發力,但也沒有那么木,還是能打出形變回彈的感覺。借助拍頭的勢能,出球帶有力量感。但我就更加懷疑初學的女球友是否能駕馭這拍子了。
拍子對小球的手感支撐做得很好,無論是網口的勾搓放還是后場的收吊劈吊滑板,它都有非常扎實的反饋,這有利于每一次出球的質量穩定。
但這影響到了巴雷的靈活度,在中前場的平抽擋居然也會有時候別不過來的情況。而且,拍子的持球感并不低,出球的響應會慢一點,中前半場的以快打快并不合適。
說到它的頭重,很自然會聯想到球拍在重殺下壓方面的表現。確實,拍子的下壓感在5U的球拍中都是十分炸裂的存在,唯一能聯想到的類似產品是久未重逢的TK-CY,其擊球的實感可以用無出其右形容,所有的上手球都能壓住。同時,它保守破風的框型也為它出球的指向性保駕護航,不會因為發力程度的加深就出球不受控制。
雖然很有力量感,但重殺時并沒有體現出十分強的爆發力。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原因在于巴雷出球的力量傳導主要依賴拍頭重量所蓄力的勢能,而并非中桿彈性。值得注意的是,薰風在中桿彈性方面一直都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出來,但這次在拍頭12點處的鈦片對出球的質量和反饋的提升作用是明顯的,值得肯定。
只可惜在發力被限制的情況下,拍子整體的彈性還是讓我在被動情況下用得較為掙扎。
當然,這把拍子是客制的性質,其禮盒版的價格在某些平臺極具競爭力。可能是大環境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經銷商等單位會找諸如李寧,川崎,薰風有一定品牌力同時又有工廠渠道的品牌去做客制拍。值得注意的是,藍廠和波力一直都有做這樣的合作,結果也會導致自身產品線混亂的弊端。
不過作為消費者,這把巴雷確實是一把物有所值的薰風,這讓跟薰風有較長一段時間舍離的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