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Zoom HyperRev,采用同樣的流線型鞋身,同樣的簡化理念,和同樣的Phylite中底,但終究兩者并不屬于同類產品,只能說在設計理念上有所共通之處。Nike Zoom HyperRev的設計,基于Kyrie Irving對加速與爆發力的要求全新開發,將性能與舒適度最大化。甚至可以看到全尺寸Zoom Air氣墊和Dynamic Flywire等中端級別不常見的元素,可見Nike非常希望HyperRev系列可以開一個好頭。
“輕質”是這款鞋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流暢的鞋身減少了一切不必要的負擔,甚至采用了無鞋舌的結構。而鞋面使用了輕薄的網面打造,在透氣性能上足夠強 大,正好迎接即將來臨的炎炎夏日。鞋身兩側分別安置了五組動態飛線,拉緊鞋帶后,線材配合舒適的內靴可以環繞腳面,實現動態貼合和良好的足部鎖定。鞋領的 設計是此次的另一大亮點,久違的綁帶可以牢牢固定腳踝,而泡棉的填充雖然不多,但是按照特殊圖案排列,包裹感很柔和。HyperRev的靈感來自Kyrie Irving,不過他這個賽季卻沒有堅持穿著這款鞋,因為過于輕薄的鞋面像一把雙刃劍,也給HyperRev帶來了負面影響。柔軟的網布在鞋頭處缺少必要 的保護,將腳趾暴露在踩傷的風險中。重要的鞋幫位置支撐性不足,變向的過程中會隨著足部扭曲,穩定性存在隱患。
中底應用了輕質的Phylite材料,輪廓十分圓潤,厚度控制的恰到好處。全尺寸的Zoom Air氣墊腳感非常飽滿,走動中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彈性。在實際測試中,中底對于突破發力和快速變向的響應異常出色,很好的完成了一款后衛鞋的應有使命。在 中底抗扭轉方面,這項工作交給了一整片透明TPU完成,而且大面積鏤空直觀的提高了Zoom Air的視覺沖擊力。另一方面,測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這樣的扁平化設計貼地非常近,過大的外露面積極易劃傷,并且也可能因為使用不當導致碎裂。
外底的設計風格偏向實用性,橫貫前掌的幾道凹槽增加了彎曲時的靈活程度,而后掌的凹槽則在落地時發生形變,進一步吸收沖擊力。外底紋路全部使用了魚骨紋呈 現,交錯的排列方式和足夠深的紋路刻畫都很有效,測試中的抓地力十分優秀,跑動中完全沒有滯頓感??上У氖峭獾撞馁|比較軟,而且有一部分Phylite材 料直接觸地,耐用性稍顯不足,將Nike Zoom HyperRev的使用范圍限制在了內場。
舒適度:7分
襪套式的高幫采用了彈性泡棉材質但開口較小使穿脫十分困難,在此特別提醒腳胖腳背高的朋友一定前去專柜試穿下是否能夠蹬進去。鞋頭部分的復合網面材質進行了熱熔處理增加了韌性和強度,中后部鞋面的彈性材質柔軟有彈性上腳不需要太多磨合并沒有新鞋卡腳面等感覺。
透氣性一般,魔術貼鞋面下的彈性泡綿增加了很多散熱開窗但是實戰中這里卻是被魔術貼鞋面蓋住的,所以實際透氣性一般。
緩震表現:7分
HR16的前后ZOOM放置方法從傳統的中底上層開槽貼入,改為中底下層開槽嵌入到中底和外底之前的方法,這種ZOOM的放置方法印象中從AJ29開始到SUPERFLY和MELO系列等AJ鞋款里較為常見,并經過進一步改進避免了初期ZOOM爆炸鼓包的問題,已經日漸成熟。通過外底的輪廓和官方的介紹可以看到前掌較上一代的麻將ZOOM升級為更大面積的扇形ZOOM,后掌為和戰士8等類似的U型ZOOM。由于這樣的ZOOM放置方法會讓新鞋試穿的緩震感受不明顯,因為足底首先貼近的是PHYLON中底而后再施加更大壓力的情況下才能體會到ZOOM的緩震彈性,不過也令中底穩定性有所提高。
實戰中感覺前掌前掌啟動響應快,起跳落地時可以明顯感受到ZOOM的緩震,但是ZOOM的厚度可能偏薄有時候會感覺ZOOM被壓到底了。多次實戰之后PHYLON中底后掌部分可以看到已經有些許潰縮痕跡。
鞋底:8分
鞋底采用了菱形紋路,抓地力與傳統水波紋相比并不遜色但是外底為了配合中底之下嵌入的ZOOM設計了相對應的溝壑,但是前掌內側那處溝壑造成了與地面接觸面積的減小有些時候會發生打滑。
與之相對應的前掌外側的防側翻設計則十分給力。外底的耐磨性不錯,多次之戰下來沒有明顯磨損,但是可以看到后跟部分外底較薄可能長期實戰后多轉身的朋友這里會最先磨光。
性價比:8分
目前各種渠道入手價格在六百冒頭較為常見,定價不高折扣也不高但是與前后ZOOM的高級配置相比算是十分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