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
才拿到鞋子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上腳試穿了。穿上的那一秒,最直觀的感受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便是“緊致”。這種緊致的感覺,是Kobe系列使用了EM或者FK材料以后前所未有的。我以為是不是我鞋帶拉的太緊所致,當我把鞋帶完全拆去之后,這樣的感覺依然很明顯。前半掌的位置,鞋面能夠流暢的貼合腳面。實戰過程中,由于EM材料的特性,鞋面也不會出現壓迫腳掌的問題。這樣的前掌包裹能夠帶來優良的鎖定,不會讓腳掌在鞋內出現移動的現象。后掌位置,飽滿的海綿填充,環繞包裹著腳踝的位置。在各種突破當中,腳踝處的包裹也并未出現明顯的因鞋面變形而導致向外打開的的現象。
Kobe AD穿上之后,足部和球鞋的一體性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到包裹性,我個人覺得這雙鞋子沒毛病。
緩震
上文中提到,Kobe AD雖然還是使用了Lunar加ZOOM的慣用搭配,但是在該鞋款中卻以全新的形式出現了。Lunar雖然還是作為整個中底材料出現,但是在Kobe AD之上,厚度更厚而且材料密度更大,并且沒有完全隱藏在中底之中。先說前掌,很多人可能會好奇這個Lunar材料作為鞋墊和作為中底時到底有什么不同。Lunar作為中底的時候,因為密度的提升所以也相對偏硬,相對避免了那種“一腳到底”的感覺,而且耐用性也大大提升了。很多童鞋都喜歡前掌稍硬,因為這樣可以在突破過程中沒有明顯的泄力感。如果說考慮緩震的話,那么Kobe AD是合格而且夠用的,如果童鞋們是非常追求回彈類型的選手,那么我還是推薦選擇前掌帶有ZOOM的鞋款實戰。再說后掌,這次后掌搭配的方式在Kobe系列中應該是第一次出現。ZOOM單元沒有選擇大氣室的,而是用了小面積的馬蹄形。并且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放置在Lunar之下,而是直接切槽放在了上面。這樣的改變,能讓后掌更為直接的感受到ZOOM,并且ZOOM之下更厚的Lunar材料也能夠很好的吸收落地時的沖擊。
保護
Kobe AD在鞋面上雖然還是使用了EM材料,但是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次的EM和往常的是不一樣的——使用了編織工藝。這樣的方式使鞋面的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對的提升,避免了EM材料過于柔軟而導致的鞋面在運動過程中過于嚴重變形。加粗的飛線也對球鞋中部的鞋面支撐帶來了一定提升。不過,還是那句老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得到更為輕量化和靈活的表現,保護性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現實。扛扭轉和防側翻方面,沒有太多好說的,中規中矩保持了科比系列一貫的表現吧。
穩定:
Kobe AD這次在設計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改變,就是在后跟填充中使用了更為明顯的“上厚下薄”的設計,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配合后跟TUP把腳鎖定。
舒適
這一項上我就不說太多了,依然延續了科比前幾作的靈活輕便和相對透氣。
啟動
切槽的前掌帶來的場地感明顯,不過由于Lunar材料的加厚和稍硬,流暢感稍顯不足。
抓地
科比系列從第10代開始,在鞋底紋路中大量使用小顆粒紋路的設計。因為本次測評只在塑膠地上,并未對其他類型場地進行測試,所以只能給到大家相對片面的感受。因為在前掌使用了大量的三角形小顆粒,所以突破過程中加速和急停是非常踏實的。但是后跟使用的是不規則五邊形組成的紋路,所以后掌的抓地就相對減弱了。
耐用性
耐用性這里為大家說四點吧。其一,EM鞋面在實戰中的耐用性中規中矩,但是特別容易受到外力的損壞,所以大家在穿著過程中對球鞋相對細心的清洗和避免尖銳物體的接觸是必須的。其二,細小顆粒的鞋底紋路外加水晶底材質,還是更多偏向于為室內木地板或塑膠材質場地而設計,所以提醒大家最好別去外場作。其三,Lunar材質的中底在作為中底材料的時候,潰縮情況會得到緩解,所以耐用性也會比K11和K9這種作為鞋墊的緩震的鞋款要好很多。最后,作為最大噱頭的后跟TPU,這種特殊處理在遇到摩擦和碰撞時是很容易掉漆的,不過實戰鞋嘛,可以無視,如果喜歡穿著刷街的話,那還是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