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所說的低桿是指單純的使白球在撞擊目標球后明顯向后運行的桿法,技術代表為吉米懷特。
技術要領
擊球點:白球在下半部,強烈低桿的極限位置大約在距離臺面大半個桿頭的位置。
力量:視白球預定走位的遠近,采用輕力至大力不等。
出桿的速度:速度要快一點,尤其是擊打遠距離球,否則會打出搓球。
發力特點:手腕要盡量放松,隨著小臂的運動,手腕有一個自然的擺動,但不要有意識的抖動手腕。
線路特點:在使用強烈低桿時,如果白球與目標球是直線,在撞擊目標球后有一個明顯的停頓,停頓之后,白球迅速回旋。如果你在使用低桿時白球撞擊后也有回旋,但回旋前的停頓不明顯,且回旋的速度偏慢,那你很可能打出了登桿。
如果擊打的是有角度的球,則使用強烈低桿時,白球撞擊目標球后,首先由于慣性的作用會沿力學分力運行一段距離,發力越大,慣性作用下行進的距離越長。隨后在自身回旋的作用下,迅速往回運行。綜合效果體現為白球的運行線路為一條弧線。但這條弧線的弧度并不是均勻的,前半程弧度較大,隨后弧度逐漸消失,當臺尼的摩擦力將白球的回旋力完全抵消時,白球將沿直線滾動前進。如果低桿不強烈,弧線的效果則不明顯。
可控角度范圍:白球角度小于45度,低桿效果較明顯,大于45度時,角度越大,低桿效果削弱越多。
隨擊(送桿):如果想產生較強的向后旋轉,隨擊的距離非常重要,但不是說隨擊的距離越長,旋轉就越明顯。如果隨擊距離過長,動作就會變形。標準的隨擊距離應當是后手由出桿瞬間垂直于地面的位置向前送出,至后手輕觸到胸部位置而至。
錯誤示例:不要為了降低擊球點而抬高后手,這可能會導致跳球或滑桿,應盡量保持球桿與臺面平行。不要刻意去抖手腕,應當注意手臂與手腕的配合。如果想要發小力而產生較強的低桿效果,應在降低擊球點的同時提高擊球速度。
練習:將5分球碼放在點位上,按照圖中的方式,隔1-2顆球的位置,碼放一個標志球,通過控制擊打點位與力量,使白球在擊打5分球后,分別滾入后面的球桿以及停留在與標志球平行的位置上。以此來熟悉不同力量與擊球點對白球停球位置的影響。
提示:如果白球回旋時,其線路向左偏,說明你使用的并不是單純的低桿,而是擊打到了白球的右下部,出現了低桿右旋轉的效果;反之則是出現了低桿左旋轉的效果。如果在使用低桿時出現了跳球現象。這可能是沒有使用巧克粉或者擊打點過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