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明白,高低桿實際上也是屬于加塞的一種,只要是讓母球產生旋轉效果的,都屬于加塞的范疇,那么與左右塞不同,他們產生的偏轉力只是前后,所以對母球的前后軌跡以及觸碰目標球后的角度影響不太明顯,所以初級階段的進階我們首選這三種桿法的練習。
高桿,顧名思義就是打點在母球正中心以上的位置,讓母球產生先前旋轉的力。
低桿,反之就是打點在母球正中心以下的位置,讓母球產生后旋轉的力。
中桿,就是讓母球保持不旋轉的狀態,不產生其他任何多余效果。
圖中紅色點位部分就是高桿的打點范圍,藍色部分是低桿的打點范圍,正中心黑色的點是中桿的擊打點。然而這些點位所代表的效果的固定的嗎?
不是這樣的,由于母球距離目標球距離遠近不同,你的發力不同,即使是你兩次打點都一樣,可能出來的效果也會不同,這點我們后面會解釋。那么旋轉的效果是如何出來的呢,就是通過母球與臺泥的摩擦產生的,所以你旋轉速度越快,桿法出來的效果越明顯。
那么如何實際操作呢?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我打的是低桿啊,為什么白球不回來呢?或者打到白球正中心,怎么母球接觸目標球后還會往前跑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到臺泥的摩擦力以及母球在行進距離不同的情況下,旋轉的損耗問題。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臺泥,會發現上面有一層細細的毛絨,我們的母球在球桌上時時刻刻受到這些細毛的影響,如果母球距離目標球較遠,那么你的母球在行進過程中,這個旋轉逐漸被損耗掉,就會變成自然行進狀態,自然行進狀態中的球是前旋的,這個旋轉速度與你行進的速度持平。
無論你擊打的是高中低桿任何桿法,在損耗結束后,都會變成正常行進狀態。所以這要求我們如果想要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要利用擊球的力度,以及適當調整點位去彌補這個損耗。
所以,當你想打出強烈的高桿時,就需要將擊打點盡量向上移動,然后擊球的力量要加強,同時要有延伸,低桿反之同理。
那么中桿看似簡單,其實我們很多進階的選手也不能完全讓白球靜止,有時候會打成斯登的效果,前后偏移一些。
其實同樣的道理,不過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一個目標球和母球碰撞后的一個反作用力,所以如果兩球距離較近,我們可以減小力度或者將擊打點向上提高一點;如果距離較遠則將力度加強或者擊打點下降一點,讓碰撞的反作用力與前進的動力相互抵消,這樣多加練習,才能打出完美的定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