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mon的S-LAB系列一直都是針對精英以及準精英運動員,S-LAB SONIC 2也是如此:全馬330以內的實力或者300以內。雖然稱為“為馬拉松而生”,但又不同于傳統的“馬拉松鞋”。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也加入了基本的保護,使得該鞋的適用范圍更加廣泛。
S-LAB SONIC 2在鞋面上大多繼承上一代的SONIC,而在鞋底(中底+外底)新加了很多技術以及升級,重量上也比上一代更輕,值得讓人期待。
鞋面
拿到鞋子的第一眼就是小紅鞋真是越來越紅了,從第一代的白色后跟,到第二代的白色“SALOMON”字樣,這次鞋身上的SALOMON改為了暗黑色設計,主要顏色也是周圍的紅色,同時沿用很久的鞋頭上的LAB字體也做了更新。
正如上文所說,S-LAB SONIC 2在鞋面上基本延續SONIC的設計,但在鞋面的貼合度以及透氣性上做了一些細微的升級。為了控制鞋子的重量以及增加可調節性,鞋帶沒有采用SALOMON常用的快速系帶系統,鞋舌上也取消了大多數SALOMON有的鞋帶收納系統。
鞋身依舊采用了Sensifit + EndoFit的包裹技術,讓腳和鞋子渾然一體,不過不知道中足較胖的人會不會不太適應。
S-LAB SONIC 2的后跟改變了前兩代十字固定設計,改用了左右合并的固定方式,可能這也是SALOMON實驗室的一個新設計。
中底
SALOMON在2017年新款中推出了新的VIBE技術,可能會改變人們以往對SALOMON中底硬的看法。
所謂的vibe技術其實是一個組合:上一代的中底Energy Cell+(合成EVA)+全新的Opal技術。Opal是名為TPP(熱塑性塑料聚丙烯)材料的合成物,比adidas的boost以及Saucony的Everun的TPU材料更軟更輕。Opal號稱在跑步時產生的震動更小并且增加中底壽命,但卻比之前單純的EVA中底擁有更好的緩沖性能。這也是SONIC 2比傳統馬鞋更具有保護性的原因。
外底
S-LAB SONIC 2的大底相比于前一代在紋路上有很大的升級,上一代的紋路比較復雜,這次的升級直接改成了方塊式的排布。官方給出的介紹是:Geometric decoupling(幾何緩震)。材料依然是Contagrip 大底材料。
前后掌過渡部分延續3D PROFEEL FILM技術,是一種高密度橡膠材料(肯定比常規的TPU貴并且輕)。
如果你仔細看上圖的話也許可以發現,大底的Contagrip材料整體(但又從鞋頭分為五條)貼合在中底材料上,這種工藝相比于其他常規跑鞋肯定是更加耗費成本的。這也應該是S-LAB系列售價高的一個原因吧。
總結
SALOMON在前年推出SLAB X Series之后,“小紅鞋”就在路跑市場大獲成功,拋開其配色備受中國跑者的喜歡不說,本身的性能還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