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入納米OC之前,我手中已經有了YEO,但是總覺得一塊YEO不過癮,還得找個陪綁的,況且YEO的中遠臺性能有點平庸,所以想找個近臺不弱中遠臺實力又強大的底板,于是納米OC就成了我的首選。
我的納米OC重82克,正手配過天極二,配過世奧德KING;反手配過CJ8000,配過sriverfx。最近反手想換個sriverG3 fx,不知道能怎么樣。
納米OC跟OC完全不是一個東西,我打過別人的OC,跟納米OC完全不是一回事。OC是純正的弧圈機器,特長突出,特短也很突出,比如說你用OC彈擊就完全使不上勁兒。
納米OC不一樣,我感覺它就像個加強了很多倍的MC2,MC2是樣樣平庸,納米OC是樣樣優良。
可能有人會說納米OC小球不好,近臺不力。然而,我認為這些問題其實都不完全是納米OC所致。很多人看見納米OC就總是想到OC,然后就給自己個暗示,認為這貨一定小球不好,一定近臺不力。其實納米OC的小球不算差,盡管和YE比不了;其實納米OC的近臺還不錯,盡管和YEO還差點。
納米OC的正手不適合貼純澀套,原因不是為了揚長,是為了避短。納米OC的近臺和小球之所以受到一些詬病,說到底是因為它形變比較大,盡管比OC小,但還是偏大。我們普遍認為擊球要把套膠“打透”,進而打透底板,但其實這是分情況的,比如臺內球,就不能打得太透,否則你就HOLD不住了。對于納米OC這種形變大的底板更是如此,為了減少那種“崩”的感覺,加強臺內球控制,就需要膠皮有更好的摩擦,需要海綿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防止力量過于直接地傳到底板造成“過彈”的現象。近臺攻球時,也要比YEO這種板子稍微多加一點摩擦,以適當縮短弧線,提高上臺率。
一旦到了上旋球環節,就是納米OC的長項了,無論近,中,遠臺的弧圈球,都能劃出一道美妙的弧線,直達對方球臺端線。似乎只要是弧圈球,根本不用想,也不用看,一定能砸到對方臺面。這里還得提一句許昕,我記得他剛出道的時候,用納米OC,那弧圈球的曲率真是大,正手弧圈怎么拉怎么有。后來他換了玫瑰五,速度略有提升,但好像弧線變平了,失誤率也略微增加了一點。我自己用的時候,也感覺納米OC拉球非常轉,而且是又沖又轉,自己感覺這球都要出界了,居然能神奇地上臺。用了納米OC之后,才明白什么是正手弧圈的極致體驗。
純OC的反手不太好,似乎已經成為共識。納米OC的反手說不上優秀,但比純OC強很多。可能是因為大芯加厚了,也可能是那層涂層起了作用,推擋居然還算有力,當然,是和五木的板子比。橫打不太好,只能算中等稍偏上一點點。
究其原因,也簡單,就是它的板面設計。納米OC的板面比YEO和狂飆皓都短,這樣,橫打時拍子有點甩不開,力量和旋轉都會受影響。也因為如此,納米OC的反手橫打可以比YEO稍多用一點撥擋技術,以穩定為主。與之配合,反手套膠用澀套比較合適。反手推擋和橫打的轉換比狂飆皓容易一些,盡管斯蒂卡的拍柄比較寬,但習慣了之后感覺也還是可以的。
總結一下納米OC,弧圈十分強大,臺內小球不差,近臺攻球尚可,正粘反澀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