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
抓地勝過上一代,PG 2的外底紋路非常具有侵略性,這是PG 1所缺少的。這雙鞋的外底紋路向多方向延伸且在受壓時運行無阻。地上有灰?那都不是個事兒,如果沾灰使球鞋的抓地力出現下滑,簡單一抹便能解決。外底刻痕分布很廣,卡灰塵和石子幾乎不會發生,這也讓這雙鞋同時服務了善于打有球與無球的人。如果你主要在外場打球,我建議你另尋目標。PG 2上的橡膠非常軟,對于室內使用來說十分理想,但在室外的壽命卻會是個災難。
緩震
緩震是另一個PG 2強于前作的地方。大部分中底依然使用了輕質的Phylon泡棉,但不像PG 1那樣笨拙,后跟部分的穩定性也有了提升。現在,PG 2能提供的是輕盈,穩定,且富有支撐性的實戰體驗,再加上前掌一個10毫米厚的Zoom氣墊,這為你的前掌部分帶來了不錯的回彈感。盡管氣墊體積增加了,我并沒有感到多少場地感的流失,前后掌過渡還是十分順滑。
材料
PG 2的材料與PG 1大同小異,如果你喜歡前作的材料,你很可能也會喜歡PG 2的。這雙鞋的后跟部分使用了麂皮,主體則使用了比PG 1更結實的網布鞋面。盡管鞋面變厚實了一些,磨合時間依然接近于無。不過,由于鞋舌構造的關系,前掌的可調節鞋帶孔是一個需要一定磨合的區域。總體來說,PG 2的材料兼具了耐用,靈活,舒適三大特質。
包裹
對我來說,標準碼是最適合的選擇。前掌部分一開始會像PG 1一樣略緊,但它會慢慢完成磨合,這是寬腳黨們會喜歡的特質。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PG 1的包裹,你會喜歡PG 2前掌的可調節鞋帶孔。一旦你將之調節到你的特定腳型,你會感受到持續的鎖定與包覆。
說到鎖定,這是PG 2的強項之一。鞋上多個位置都設置了鞋帶孔,這讓你可以為自己的腳型和需求自定義包裹。我個人使用了所有鞋帶孔,這讓我有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后跟部分看上去有些奇葩,但你真正穿上它時就會知道Nike為什么將它設計成這樣。它就像把你的腳吸進了鞋一樣,足夠的填充物讓你的跟腱部分也能得到理想的包裹。
支撐
PG 2的支撐性并不出跳,但整體還是比PG 1好一些。我經常覺得PG 1的穩定性有些缺乏,但穿PG 2時這種不穩定消失了。這雙鞋的底盤并不是非常寬,但前掌外側還是有一個小小的防側翻設計。盡管它本可以更大,至少我很高興它在那兒。如果沒有這個防側翻設計的話,圓弧形的外底設計會讓這雙鞋的穩定性大打折扣。足弓部分有一個小型抗扭轉器,后跟則有一個內置穩定器,這對于一雙平價鞋來說不算新鮮事了。就如防側翻一樣,我希望后跟穩定器能更大一些。在實戰過程中,我并沒有覺得這雙鞋缺乏了什么,但在支撐方面做得更好總不是件壞事。
總結
“比PG 1更好”是對PG 2最準確的概括。我知道顏值而論人們更喜歡PG 1而非PG 2,我也同意,但實戰而論,PG 2幾乎在每一方面都好于PG 1。緩震與抓地是兩個明顯的升級,對于腳型正常的人來說,前掌包裹的變化可能沒那么突出,但對于寬腳黨來說,你們可能會非常喜歡這個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