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zhàn)中,安踏kt7整體上腳體驗很不錯,Q彈感非常明顯,有種類似于弱化版的全掌zoom的感覺,我的描述可真的絲毫不夸張。腳底感受非常好,并不是那種單純的軟,而是有一些帶著韌性的彈。所以,KT7給我的上腳感受是挺驚艷的,在國產球鞋中名列第一梯隊。
為什么安踏kt7會有這么棒的上腳體驗呢?
首先是,鞋墊的優(yōu)勢。
作為對比,我們把李寧的螺母鞋墊放入KT7其中,對比體驗感受,發(fā)現(xiàn)還是氮氣科技鞋墊的感受會更好一些。可以這樣說,這款鞋墊和中底科技實現(xiàn)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適配。
但是這樣做,也會帶來一個小小的弊端,就是鞋墊性能突出,而中底布稍微偏薄了一些,這樣會導致長時間打球之后,鞋墊上會有汗水的積累,腳掌會略有一點點的打滑。
第二點,就是整個中底的結構。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相比于之前各種對中底進行包邊的球鞋,無論是阿迪的Boost還是李寧的?,再包括KT6,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對于中底的包邊都做非常的常規(guī)。
而KT7相當于是把整個中底,無論內側還是外側,都做出了更多的外延,外延之后繼續(xù)再包邊,這樣就更多的釋放了中底兩側的形變空間,中底科技,中底結構,中底系統(tǒng),三者的性能合一得到了明顯的升級。
防側翻方面和CJ1比較類似。各方面都做的蠻好,就是前掌重心稍微有點高,但是整體的表現(xiàn)還是蠻好的。尤其是前掌外側的TPU加固,位置非常講究,當你在出現(xiàn)側翻動作的時候,你的腳會踩到外層那一整層TPU帶來的固定,固定住雙腳達到了不錯的保護支撐性。
總的來說,這一次KT7在防側翻和穩(wěn)定性上,保留了KT6身上的優(yōu)點,卻改良了KT6前掌偏窄,會磨破皮的問題。如果是正常腳型的話,前掌感覺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你的腳型稍微偏寬一點的話,限制感還是挺明顯的,而這也是前掌大面積TPU的使用帶來的一個缺點。
下一個大框架,是整體球鞋的保護性。
剛剛咱們聊到,前掌的防側翻和側向支撐都屬于很不錯的水平。那么后掌呢?依舊有著非常給力的表現(xiàn)。KT7在后掌的結構方面,先由兩片尼龍片控制整體的楦型。同時豎起鞋幫,內部的海綿填充非常飽滿。更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這塊小枕頭做的非常巧妙,正好卡在你后跟踝骨后方的兩側,還用的是貓舌頭的材質。
關于鞋幫的狀態(tài),再和CJ1做一個簡單的對比。CJ1鞋幫的優(yōu)點是,可以提供兩種選擇,你可以放松上面的鞋帶,它獨立的內靴也能帶來不錯的感受,而拉緊之后又有著不錯的包裹感受,安全性十足。但缺點是,整體包裹的順暢感會稍微差一些。
而KT7的優(yōu)點是,整體包裹的一致性很強,順暢感很強,但是你有且僅能有這一套鞋幫組合,純正的高幫鞋。所以這個就得看你個人的喜好問題了,不存在好或者不好的評價,如果你確實不那么喜歡高幫的束縛感,那么所幸在等一手低幫KT7。
接下來,聊一下KT7實戰(zhàn)中的缺點:
1.抓地表現(xiàn)較差(蹬地打滑)
一雙球鞋抓地的表現(xiàn),咱們要分為3個方面來看:結構,材質,紋路。KT7的結構和材質都沒有問題,但鞋底紋路,相比于傳統(tǒng)的籃球鞋,KT7的外底紋路過于的散漫。中國風粗線條,好看是好看,但是功能性方面的考量,似乎沒有做到充分。
第2.鞋帶系統(tǒng)有瑕疵
如果系緊了鞋帶,會有著明顯的卡腳感受。整體球鞋的穿起來本身已經(jīng)很協(xié)調了,但是鞋帶孔確實有點勒腳。這時大家不妨留意一下,KT7的鞋帶孔的放置位置,基本上所有的鞋帶孔之間的間距是一樣的,這樣看起來會比較協(xié)調;
但是,整個腳背的發(fā)力點卻并不是一樣的。尤其是腳背與踝骨接觸的腳脖子區(qū)域,這個區(qū)域是腳步移動中,極為靈活的區(qū)域,但是KT7并沒有關注到這個地方。
此外,KT7的鞋帶比較容易散,也是幾場球下來,讓我們感受不太好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