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市售版本的
KT4,黑藍紫色的搭配,顏值方面我覺得很帥,特別是側翼的這塊漸變TPU,算是整雙鞋的一大亮點。
細節上來看,除了鞋墊的印花和留白配色有所不同,后跟縫制區域,留白配色將縫線進行了遮掩。普通版本則是直接把縫線裸露出來,以及后跟鞋提內側,普通版本多了一個克萊的三分手勢外,其它地方限量版和市售版,基本上沒什么區別。
作為安踏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實戰鞋款,做了這么多營銷,花了這么多心思,以及各種活動推廣什么的,可以說是被安踏寄予厚望的KT4,它的實戰表現究竟如何呢?我們來分點揭曉:
首先:出眾的舒適感受
這雙KT4的舒適度,可以說是目前所有安踏籃球鞋中,表現最卓越的一位了。光滑如絲綢般的內襯材質,讓你的雙腳感到貼合且順滑,有一種穿絲襪的感覺,很爽。
Q彈且軟的中底感受,再加上看起來還不錯的外形,作為一雙平常壓馬路出街的鞋款,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
相比前作KT3,后跟內襯的材料以及填充形態基本和KT4一致:同樣的順滑,同樣的絲滑感。不過中底方面,KT4可以說是在腳感上有了質的提升,軟彈感明顯,后跟感覺就像是踩棉花糖一樣,具體對實戰方面的影響,我們在后面談到緩震時,再來和大家,詳細聊聊。
其次:還不錯的防側翻及抓地
在實戰過程中,外側的這塊TPU塑料片,在做較大幅度變向的動作時能起到不錯的支撐效果。雖然Flash Foam整體偏軟,但是前掌重心較低,外側有TPU進行加固,并且在前掌做出防側翻設計的KT4,在防側翻這一個環節,還是做得比較不錯的。
而抓地方面,采用了和KT3相似紋路設計的KT4,抓地表現,依舊不錯,在塑膠場以及較為干凈的外場,基本不存在打滑的現象,屬于一個絕對夠用的水平。
第三:可能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點:Q彈偏軟的緩震
前面就提到過,這次KT4所使用的Flash Foam科技,Q彈且軟,相比較于安踏自家的另一項科技A-Shock,Flash Foam的緩震極限要相對高那么一些,但相比阿迪的Bounce科技,在追求軟的過程中,Flash Foam的彈力反饋還是要略遜Bounce一些的。具體三者的軟彈程度究竟怎樣呢,OK,打個比方:
如果說A-Shock科技的軟,相當于一包家庭裝的薯片,那么它的彈就相當于一瓶330ml的可樂,可以說是軟而不彈的代表科技。
而Flash Foam的軟度就相當于一包70g的薯片,彈性則是一瓶600ml的可樂,沒A-Shock那么軟,但是彈性要略好一些。
阿迪的Bounce科技呢,軟的程度上要差一點,只有一包40g薯片的量,但是在彈性方面,Bounce的彈性是很牛批的,相當于一瓶家庭裝的可樂。
在實戰過程中呢,后跟那坨厚實的緩震材料,總感覺有一種踩不實的感覺。無論是后腳掌落地還是實戰過程中的跑步移動,后掌的形變程度都是一個不可控的狀態。
前掌方面,球鞋的松軟感受也比較明顯,不過外側有TPU片進行加固,讓Flash Foam外側的形變量得以控制,在軟的前提下,對球鞋啟動方面的表現影響并不大。單單前掌這一塊來看,這雙KT4還是比較OK的。
整個中底感受,明顯有一種前低,后高的梯度感,再加上偏軟這樣一個特性的存在,導致球鞋中底的穩定性方面,尤其是側向支撐這一塊,并不是那么令人滿意。至少在實戰性能來看,Flash Foam在KT4上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的成熟。
最后:劣勢明顯的包裹
安踏KT4的包裹性,這也是我感到最失望的一個點。無論把鞋帶處系得有多緊,后跟處依舊存在不跟腳的現象,在蹬地起步的過程中,你會明顯感覺得到鞋與腳有分離的感覺,感覺腳和后跟在來回摩擦,一致性方面的表現并不令人滿意。
而前掌部位,由于鞋面材質等原因,在做側向蹬地的過程中,腳面會凸出鞋身較多的體積,讓原本還不錯的防側翻表現,在一些極端條件下,會打上一些折扣。而腳趾處在凸出的過程中,還會卡到這塊TPU片上。對于愛變向的朋友們來說,這雙鞋,可能會成為你腳趾的噩夢。
單單因為包裹本身的劣勢,就讓原本還不錯的防側翻設計表現得不盡如人意,也讓本身中底穩定性較差的KT4,增添了一些安全上的隱患。可以說這樣一個襪套式的設計,在滿足了外觀需求的同時,并沒有帶來性能上的提升,反而還影響了球鞋,其它性能上的發揮。
總結來說,雖然這雙KT4在舒適度方面,不輸阿迪耐克這樣的大佬品牌,但是偏軟且上限一般的緩震,以及在包裹方面較為差勁的表現,影響了整雙鞋在防側翻以及支撐性能上的發揮。和LBJ15一樣,這雙鞋,可能更適合于休閑穿著。
原價699的KT4,現階段市場價大概在460左右。如果說作為一雙平常穿著的休閑鞋款,并且注重于舒適度的話,這雙鞋還是值得一試的,但考慮到實戰方面的因素,對球鞋包裹有較高要求以及熱愛做變向動作,追求球鞋穩定性的朋友來說的話,這雙KT4不太推薦大家購買。
如果你是湯神的粉絲,一雙穩定性更好,而且市場價目前只要300多的KT3,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回過頭來看看安踏打造的這雙KT4,說實話啊,無論是外觀被大眾吐槽像LBJ15,還是在試穿方面給人的那種愉悅感,以及在廣告宣傳方面的走心。我相信這雙KT4的銷量,是不會差到哪兒去的,還是那句話,安踏是家很聰明的公司。但性能方面,尤其是包裹這一塊的缺陷,注定會讓這雙鞋的口碑,最終落回到一個中等偏下的水平,即使它在中底表現上有所進步。
但是話說回來,安踏這個國產品牌的進步,是非常的明顯的。其實想想,就2年前,KT2的腳感與緩震,我是狂噴不止的,但是也就僅僅兩年時間,安踏就發展出來了球鞋品牌最為頭痛以及核心的中底科技。說是進步神速是絕對不過分的。
同時,它的發售價格還不到一個耐克阿迪明星款的第二第三支線的價格。而且整體所展現出來的態度還是非常OK的,換句話說,即使實戰方面略有一些瑕疵,我們也并不應該吹毛求疵。
我們可以包容,因為它是進步中的國產,我們可以苛刻,因為它也是進步中的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