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KT7對比KT6在鞋楦上或者說因為更換鞋面材料之后適配的腳型大大增加,輕度扁平足,高腳背也都可以穿著。但是對于腳趾形狀是有需要注意的部分,對于埃及腳,羅馬腳型的朋友強烈建議試穿,而希臘腳的朋友可以放心選擇。
鞋面包裹/支撐
KT7在鞋子前掌部分的包裹通過鞋帶調節后都能得到很不錯的包裹,但是對于非大肉腳和非腳趾粗大的朋友來說在前三個腳指頭上方存在明顯的余量,并且鞋頭內部沒有柔軟的填充。而前掌的腳背內側上方無鞋帶的地方也會有輕微余量,根據運動的狀態應該是為了防止前掌鞋面卡大拇指這條線上的腳背。鞋中段對于輕度扁平足來說鞋楦有著不錯的支撐,重度扁平足建議試穿,標準足弓和高足弓會缺乏足弓處的貼合。
后跟部分靜態穿著的包裹很好,對于后跟腳踝粗的球友更適合。而在上方腳踝處的包裹鎖定靜態也很不錯,KT7并不能完全包覆住你的兩側腳踝骨,所以并不是一雙真正意義上的高幫鞋,而是中幫鞋。
從另一個角度就是說KT7在保持了足夠的穩定和支撐之后給了腳踝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腳不會完全被鎖住,更方便球場上的跑動。
但是部分人后跟存在輕微的不跟腳現象,也就是腳在后跟下方出現上下滑動的情況。在動態運動的情況下KT7的鞋面支撐堪稱完美了。無論是急停還是側向蹬地,鞋面都完全處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所以KT7的鞋面強度大可放心,畢竟升級的3D Flow也能提供一個很好的鞋面支撐穩定。
中底性能
在穿著KT7原配鞋墊的時候這雙KT7啟動上會有較為明顯的拖沓和輕微的鞋墊中底斷層感,而在更換了鞋墊之后前掌的啟動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同時中底的韌性和回彈也是依舊能感受到的,但是原配鞋墊軟彈的感覺就少很多,在這一點上你可能真的不能體會到82.6%的澎湃回彈感。
后跟氮科技搭配Smart SAM再搭配內側的尼龍支撐條限制內側外露氮科技過度形變,還有外側一直環繞到后跟的3D Flow限制穩定中底形變讓這雙KT7的后跟緩震極限直接拉滿,完全沒有震腿和膝蓋的感覺,所以KT7的緩震性能盡可放心。
這里重點說一下無論是內外側落地都不會出現支撐不足,因為這兩塊尼龍支撐片牢牢的鎖住了后跟,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很穩定性。
外置的兩條尼龍片和足弓的碳纖維穩定片以及3D Flow你大可放心這雙抗扭拉滿的KT7,但是,這雙KT7在對折的時候彎折點是完完全全在足弓正中心的。所以這塊外置的碳板的作用還有一個,就是防止過渡的足底筋膜拉伸,這應該也是為什么能對折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沒有說足弓酸或者足弓疼的原因吧。
外底性能
這雙KT7的紋路做的很稀疏且又粗又深會讓很多人第一眼覺得抓地力不過關,實際上水晶底在內場的吸灰并沒有特別明顯。而且干凈的場地也沒有出現打滑的現象。硬度約為60的外底在耐磨上也還算說的過去,橡膠底的耐磨性能應該會更好。而這雙鞋的防側翻我覺得不需要多說什么了。3D Flow加上延伸到外側的尼龍支撐板以及這樣超大的防側翻角延伸。完全不需要擔心防側翻問題。就連后跟的外底都做了延伸而且是純平的外底來保證腳不會在落地時候的側翻。
不過這雙鞋的內側并沒有做任何的紋路上翻,沒錯,這就不是一雙讓你拿去變相的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