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鞋面包裹:狂潮3pro的鞋面材料做了更換,是由高強度網紗做的,摸起來變化很明顯,同時內部卻大有乾坤。
整雙鞋的內部都做了加厚的填充,在腳趾和鞋頭的位置特別明顯,單只466g的重量比普通版重了40g不是沒有原因的。
整雙鞋的包裹體驗非常的好,就是那種無論哪種腳型你都能體會到非常到位的包裹貼合但是不壓迫的鞋面包裹感受,而不是一般塑料鞋那種毫無延展的硬性壓迫感。
這里有一個細微的改變,鞋幫的高度對比普通版本有所下降,所以腳踝處是完全裸露的,犧牲了一定體驗上的保護性來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同時為了防止低幫不跟腳整個后跟做了內收,并且在外側額外增添了一塊港寶,通過拉緊鞋帶也不會有不跟腳或者不適感。整雙鞋的包裹體驗就是那種完全給你包住的同時還能不壓迫腳的舒適體驗。
鞋面支撐:本身狂潮3的鞋面支撐強度就很高,在做了內部填充以后鞋面支撐更好了,而且中底上包+A-SHOCK STABLIZER的tpu多重加固,鞋面支撐完全可以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正常足弓和輕度扁平足來說足弓的支撐對比普通版也得到了提升,更加的貼合。
但是這里有一個小問題,因為這個鞋墊比較厚且柔軟的原因,在運動過程中或者穿著久了以后足弓支撐會降低,不過不會像普通版那種完全很空的狀態,因為足弓這塊上翻收攏的碳板保證了足弓支撐的下限,不過對于高足弓和追求足弓支撐的人還是建議更換一副足弓支撐更好的鞋墊。
另外側向的tpu由于預留鞋面開口也調整了一些位置,這塊并不影響支撐性能。
中底性能
前掌性能:全掌25%的tpe混eva的Aflashedge中底加上填腹式的氮科技,可以說是把腳感直接拉滿了。
軟彈兼備,上腳的瞬間感受極度舒適!除此之外在啟動的時候,還能明顯感受到來自碳版的反饋。而且本身上翹的鞋頭加上弧形碳板,讓這雙鞋有一個非常好的滾動感和啟動突破的推進感。
緩震體驗也堪稱天花板了,但是這里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科技的更換帶來的極致軟彈導致場地感喪失的同時過高的緩震極限導致了腳底體驗會發虛,體驗上會主觀認為重心過高,對比kt1pro那種軟彈且有場地感的體驗來說對速度型后衛不友好。
第二個是碳板的存在對于腿部,腳部力量不強的朋友來說起不到太大的推進作用,而且時間久了肌肉整體復合會增大導致小腿酸。
后掌性能:如果說前掌的吃力量,那么后掌就是完全為大體重以及極度需要緩震的人設計的了。
氮氣科技加上smart sam的緩震組合真的在中底上屬于天花板的水平了,這種緩震極限的體驗與zoommax持平的同時還比zoommax更軟彈,而不是那種生硬的感覺,完全后跟落地是絲毫沒有任何震感的。
整個中底也因為這塊碳板的存在,有了更好的力傳導表現。
外底性能
整雙鞋的抓地表現可圈可點,在內場打理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打滑現象,完全是即停即走的狀態,不過對比橡膠底來說我個人覺得耐磨是有一點下降的。
硬度64的外底對比普通版69的硬度來說還是有一定下降的。但依舊屬于硬度60以上的耐磨水平,結合球鞋上并未標注水泥克星的字樣,這雙鞋雖然耐磨但并不建議水泥地實戰。
安全性能
防側翻:繼續沿用的 A-SHOCK STABLIZER 也做了調整,較之前做了一些縮短,但是防側翻角依舊得到了保留。
同時后跟部分對比普通版本的狂潮3也做了升級,硬質的外底做了一個后跟的上延提供更穩定的落地和防側翻,上面的紋路也可以去做出更極限的轉身等動作,增強了球鞋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