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先說幾個缺點,腳踝處外側區域的內部填充過少,我覺得左右腳腳踝有異物感會覺得卡腳或者磨腳,一些腳步變化大的動作會更明顯。
除此之外足弓支撐塌陷很明顯,如果足弓有一定勞損的朋友或者在意足弓支撐的球友,這個足弓是不夠用的。最后一個缺點是鞋墊和鞋頭區域熱貼的問題會導致部分有特殊穿鞋習慣的人頂腳,鞋墊比較滑,腳趾區域壓的也比較低,大拇指區域的熱貼也硬所以會導致大力急停時候出現頂腳的體驗。
除此之外整雙鞋對于瘦腳來說拉緊鞋帶兩側會有余量,但不影響穿著,不會左右晃,主要還是突破或者急停時候腳向前竄出現頂腳。前中段兩側包裹都很高,后跟鎖定也沒問題,不會出現掉跟問題。
鞋面的側向支撐也完全沒問題,這個TPU側墻的支撐完全不必擔心,李寧在玩側墻TPU加固這項的安全性還是很靠譜的,不必過分擔心,也不會出現側墻頂腳的體驗。
中底性能
首先再跟大家說明白,所有的科技都是輕彈科技,至于是高配中配低配是哪個,只有拆解以后去監測或者根據過往聽聲音或者手感來判斷了,已經沒辦法單純從「輕彈」三個字判定了。而這個也早改為了輕彈科技,屬于科技平臺,所以我也不確定這個到底是低還是中還是高,只能通過經驗判斷。
首先是前掌整體的腳感跟15或者15LOW相差不大,但是整體要更軟彈一些,因為完全是全掌了會有更高的壓縮比,場地感依舊不明顯。啟動的時候整個前掌反饋還是很明顯,一方面來自側墻TPU的彎折,一部分來自中底的壓縮和彎折。對于體重較小的朋友或許還會覺得有點拖沓,畢竟整體做了加厚。
后掌的緩震說實話我是沒想到會比15和15LOW要差的,落地以后整個中底能有明顯被壓到底的感覺,而且有一點震小腿,前掌緩震倒是沒什么不適感。靜態踩壓后跟其實大家也能看出來壓縮還是很明顯的。
外底性能
說心里話,馭帥非版本的抓地以及非水晶底的抓地基本上問題都不太大,屬于一貫下來的抓地好兼顧耐磨,而且吸灰其實不會很明顯,當然本身地板處理不干凈的打滑很正常。
這一代的急停的時候內場外側區域的滑動過于明顯,就是當你外側制動的時候,這一整圈沒有紋路的防側翻延伸外底還非常硬,所以在內場偶爾會有打滑現象。
外底硬度約為72C且紋路整體比較深,所以耐磨表現算很不錯了。不過也是因為這個外底偏硬的原因在運動時候加上球鞋整體剛性強外底不能形變吸覆在地面上,所以一些變相或者側向急停拉回動作都會有打滑的情況,當然如果你是粗糙的外場肯定會比我內場抓地要更可靠。
安全性能
首先防側翻肯定不必擔心了。很早以前跟大家說過整雙鞋內扣的情況下是可以提升防側翻性能的,比如大家都知道力線不正的閃擊8。
其實說直白了就是鞋的內側支撐不足,外側支撐過度使腳過度外翻,從設計的結構角度確實能提升一定的防側翻和穩定性,但是長期使用容易導致扁平足以及關節剪切力,最為直觀的是導致足底筋膜過度拉伸和足底筋膜的壓力產生的足弓酸痛。那這雙馭帥16也會有這樣的問題。
對于這類鞋款我個人建議是要么勸退不選,要么更換對應這雙鞋的定制鞋墊或者強足弓支撐鞋墊,當然一切還是保持你個人穿著舒適的前提下。
抗扭的剛性也同樣不必過于擔心,只是同上面說的力線不正一項,在自然彎折點會過度的在腳內側產生彎折。
除了注意腳型之外,整體來說這雙鞋存在穿著舒適度的問題,希望后續的低幫版可以改進。而力線不正以及足弓支撐不足就只能依靠定制鞋墊來拯救了,畢竟原配鞋墊存在滑動的問題我們也有說到,雖然現在價格很不錯,但不是很建議無腦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