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全新升級的KnitPosite2.0對比前作,支撐性有了長足的提升,鞋面的支撐性其實是非常nice的,當然前提是一定要把你的鞋帶拉得非常緊。
我覺得它是為數不多將延展性和支撐性同時做的很到位的一款鞋,往往延展性好的鞋面,強度都會不太夠,而支撐性好的,腳又不會太多可移動的空間。
這雙鞋的鞋面在激烈得移動中其實是可以看到明顯形變的,但是你同時會感受到一股向回拉動的力,是有韌性的, 而非放任你的腳像是脫韁野馬一般,自由馳騁。
可尷尬的地方在于,前面我也聊到過,當鞋面戳出去之后,整個大底是沒辦法給你提供一個安全保障的,這就造成了它的延伸性反而成為了安全隱患。
包裹方面,內長和鞋楦都算是比較正的,鞋舌上的氣囊個人體驗實際作用并不算很大。后跟的包裹也是非常牢固的,支撐性也非常到位,這些同樣也是非常詹姆斯球鞋的風格。
包裹的幾個小問題在于:鞋舌稍稍有些硬,同時在勒緊鞋帶之后也會有一絲勒腳。
中底
從中底的表現看,LeBron 18絕對是比LeBron 15,16,17更適合大眾的。全掌Zoom Air的腳感在踩開后非常澎湃,非常類似KD12全掌氣墊的感受。只不過因為KD12是沒有中底布的,所以要比LeBron 18的腳感更加直觀。
后掌的Max氣墊也是一如既往,體重較大的球友也能踩出很明顯的腳感。所以單純說中底對大多數人的適配性,這雙鞋要比前面幾代做的都要出色。
實際的性能方面,前掌的雖然沒有類似AJ34的彈射感,但是給出的實際反饋也是非常出色的,同樣是力量越大,所得到相應得反饋就越明顯。
同時前掌外側的切槽設計,也是更方便我在啟動時候的發力。后掌的緩震沒什么可質疑的,詹姆斯的正代簽名鞋我覺得基本就是球鞋緩震的天花板了。整體的腳感即使是作為日常出街鞋來穿,也不會有過分的板磚感。
中底需要注意的一個點是,扁平足請直接繞道。這雙鞋對于扁平足來說的災難性不亞于AJ35,足弓處內收的這部分加上它比較硬,真的是非常難受的。
外底
外底的基礎性能:也就是它的抓地,表現是非常過關的,抓地的表現非常穩健,維持了一貫的高水準。只不過它的耐磨屬實有點過分了,打了幾場球,壓了幾天馬路,這雙鞋的外底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磨損,外場屬實不建議大家穿著。
真正災難的是它的防側翻以及穩定性,即使它的重心堪稱近4代LeBron系列的最低值,但是肉眼可見的,這雙鞋重心相比于絕大部分鞋來說,毫無疑問還是高的。
更為災難的是,它的外底并沒有防側翻角的設計,鞋面與外底之間接近等同于一個直來直往的狀態。
比這個更災難的是,外底根本保不住鞋面,鞋面是可以戳出去的,這個時候的安全性是非常堪憂的。如果你的腳踝力量很弱,那么崴腳會成為家常便飯。
與此同時,后跟圓弧形的形狀也難堪大用。高氣壓的氣墊,不平整的外底,在落地瞬間屬實是不太有安全感的。
平心而論,LeBron 18對比前幾代,尤其是15和17來說,它的防側翻其實是有進步的,真的是有進步的,這一點無需否認。但是這樣一雙鞋,絕大多數人絕對是沒辦法駕馭的,因為它確實不符合絕大多數人對于球鞋的基本訴求。
整體性
整雙鞋最穩妥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它的抗扭了,作為實戰鞋中的裝甲車,說它是一塊柔軟的板磚我覺得還算是比較貼切的。它的中底你能踩得動,但與此同時它的剛性也是不需要質疑的。
其實LeBron 18還有一個最大的地方在于,它的重量太大了,單只500克的重量,在跑動距離比較久之后,真的是會加快你的能量損耗,當你的體能下降之后,這雙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會成為你負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