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7分
球鞋一上腳,給你的第一感受,就像是穿上中古世紀的鐵戰靴那種感覺。你用你的腳去嘗試觸碰球鞋內側,會發現周圍都是硬梆梆,給你一種舒適度不高,但安全性十足的感覺。
而當你系緊鞋帶之后,鞋帶所提供的束縛性是偏直接的,特別是最后一個鞋帶孔處,如果你系得過緊,那么你會發現是有點勒腳的。鞋身周圍的貼合度還是不錯的,但前腳掌卻比較一般,著實有點可惜。
當你第一次穿這雙球鞋實戰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整雙球鞋是偏硬質的,特別是當你做側移動作的時候,會感覺腳就像頂到了一面墻壁,舒適性有點一般。
不過當你實戰多次之后,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觀,可能是因為你的雙腳適應了球鞋的強度,又或者是球鞋在實戰過程中材料變得柔和了。
那在實戰過程中,整雙球鞋的包裹還是比較牢靠的,系緊的鞋帶也能穩穩地固定住你的雙腳,但很可惜,前掌一直都不是很貼合。
而且該球鞋在設計上是有一個小問題的,就是它的鞋舌大小設計和最后一截鞋帶的配合是不合理的,或者說最后兩個鞋帶孔放置的位置是不合理的。那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你穿這雙球鞋在場上頻繁地運動時,鞋舌可能會出現偏移的現象,這時候你的腳踝就會直接接觸鞋帶,并且產生摩擦,最后可能會在你的腳上留下一個小小的傷疤。
所以這雙球鞋在包裹的表現并沒有什么亮點,而且舒適度又不高,我真的只能給它7分,雖然說穿兩雙球襪可以使這種情況發生改觀,但這個是設計問題,我不會妥協的。
緩震:8分
當你正常穿著的時候,你會發現中底的舒適度還蠻高的,它和你的互動感很強烈,很直接,你會明顯感覺得到這塊中底是很軟的,很舒服的。
而當你在實戰過程中,這塊中底并沒有出現一軟到底的感受,反而是軟韌軟韌,雖然說這種韌性占比并不大,但整體的緩震感受還是很棒的,我78kg體重是完全夠用的,沒有什么震腳的感受。而且這塊中底并沒有你們想象中那么厚實,還是比較貼地的,重心也不高。
所以在厚度適中的中底上,能帶來這種既能保證中底的舒適度,又能提供良好的緩震的表現,那我覺得這對于之前的A-shock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那支持一下這波進步,關于這雙球鞋緩震表現的話,我給它8分。
穩定性:8分
這雙球鞋的穩定性表現絕對堪稱典范,雖然鞋面在包裹上的表現不是很理想,但是在支撐性的表現上卻異常優秀,復雜的鞋面設計在配以眾多材料的使用,使這雙球鞋鞋面能夠在球場上為你保駕護航,無論你腳怎么動,它依舊紋絲不動。
球鞋抗扭轉性就不用說,更不必說了。這塊類似半只抱臉蟲,延展出來的外底,在配以這個類似果凍的"A-shcok stablizer"的科技,寬厚的外底,中底上的TPU,簡直就是天衣無縫。不信的話,你來扭看看,方正我是扭不動。
不過后跟處的上翹設計,在加上"A-shock3.0"受力的時候形變巨大,使可能在很極限的狀態下,后跟著地會有受傷的風險,雖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但仍然是一處扣分的。綜合以上的話,穩定性我給它8分。
耐磨性:8.5分
說實話,這雙球鞋的耐磨性表現并沒有達到我的期望,兩周水泥地的實戰下來,大家可以看看這塊外底,還是在著力處出現了肉眼可見的磨損,我覺得它比起安踏老一輩外底的話,確實遜色了一些。
我原本想給它8分的,但是我又怕我可能要求有點高,這樣會不會不太公平,于是就咨詢了我一些球友,他們表示兩周水泥地實戰下來,這樣的磨損很可以了,而且絕大多數的地方也還完好無損,應該能達到優秀的等級。那中和了一下他們的評價,我決定給它8.5分。
抓地力:9.5分
球鞋抓地力表現得話,我覺得除了用"perfect"來形容是最好得選擇,無論是在水泥地,還是塑膠地,刀片式得外底紋路都能牢牢地抓得住地面,指哪打哪的水平,9.5分給你了,安踏不用謝我。
透氣性:7.5分
關于它的透氣性,還真是讓我驚喜,原本我以為它會特別悶腳,但實際體驗下來卻沒有這種感受,雖說沒有很透氣,但也不保暖,這已經超過我的預期了,畢竟在眾多材料堆疊的鞋面下能保持這種透氣,我確實也不敢嫌棄,7.5分給它。
重量:6分
重量的話,確實有點沉,但我們從來都是拿數據說話,那單只41碼的這雙球鞋在375克上下,這個重量呢,還是蠻大的,我給及格分6分吧。
總結
我覺得安踏狂潮2這雙鞋,優缺點都很明顯,也很符合這雙球鞋的一個主題,"瘋子"嘛,總是極端的。而且極端也才更容易讓人記得住。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雙狂潮II比起上一代真的進步很多,無論是在外觀的呈現上,還是在實戰的表現上。不過鞋舌和鞋帶搭配的問題有點勸退我,如果你們想要入手的話,我是推薦傳統型鋒線球員會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