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如果說KT7的鞋面已經屬于強度非常高的鞋面類型,那這雙KT7LOW更換了TPU紗線的飛織鞋面以后,鞋面的包裹支撐更變態了。本就偏窄的鞋楦改為了一體式襪套以后讓本就是寬腳和高腳背的球友在選擇上那是雪上加霜了。首先就是穿脫非常困難,日常42.5的我這雙KT7LOW也是42.5,穿鞋真的是費了老大勁了。
基本上不用怎么拉緊鞋帶就有很好的包裹了。個人覺得買大半碼拉緊鞋帶的話體驗會更好。整個鞋面各個部位的包裹都很到位甚至還有壓迫感。另外腳背也沒有KT7原版拉緊鞋帶后出現的勒腳背的體驗。后跟相比KT7鎖定也要更好了,后跟這塊超大的填充給予的包裹鎖定相當極致。
另一個改變的點是鞋墊上方的面料好像做了改變,整體摩擦系數更高了,脫鞋的時候也不會像KT7那樣鞋墊被帶出來了。
鞋面的支撐性也要比KT7更強,甚至到了剛性強的有點過頭的地步,所以克萊賽場經常穿著KT7LOW的原因是不是就因為這雙鞋的強度更高呢?本來還想說這算不算KT7PRO呢,沒想到安踏推出了一個KT7PRO的升級版本,到時候也給大家開箱說說有什么變化。
中底性能
實話實說單就體驗感來說,這雙KT7LOW的中底腳感是不如KT7腳感那么好的,甚至整體體驗下來要比KT7的腳感更硬。甚至會有點板腳,感覺像是外底做的太硬的原因帶來的體驗。而且這部分的腳感主要也是集中在了前掌區域,前掌是沒有KT7那么軟彈,后跟的腳感整體體驗還是比較明顯的。
前掌的緩震表現對于大體重的內線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后跟就更不用說了。80kg完全不會有震感,而且緩震遠遠沒有到頭。這里正好也跟大家說一下為什么克萊作為一個3D的后衛球員,他的簽名鞋可以推薦大體重內線選擇的原因:緩震極限高,穩定系數高,球鞋剛性大,保護性強。
全掌氮科技+后掌SMART SAM的雙緩震對于膝蓋有傷或者需要緩震的內線選手來說堪稱絕配了已經。所以雖然克萊是一個3D的后衛球員,但是大傷之后的克萊對于保護性的需求一點不弱于內線的大體重球員。所以KT系列基本也就是緩震天花板的球鞋了。
外底性能
前面說到了前掌的體驗比較板,所以這雙鞋的滾動感并不會那么強,每一步都是偏向于穩定的表現。而且前掌的外底上包并沒有做一些引導發力的切槽,所以對于追求突破的球友千萬不要因為這是一雙LOW的低幫球鞋就無腦沖。
另外這雙KT7LOW的抓地力表現并沒有KT7的抓地力好,硬度約為72C的外底在內場很容易出現吸灰打滑的現象。你需要不停的清理外底灰塵,所以橡膠底版本的這雙KT7LOW更建議各位外場選擇。而這雙鞋打滑的原因除了橡膠底比較硬以外,紋路也是一個問題所在:非常稀疏的水波紋以及紋路表層細密的小紋路是非常容易吸灰的,而這種紋路吸灰以后再加上硬度過高缺乏形變去吸附地板,就很容易出現打滑,所以摩擦系數更大的外場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安全性能
雖然重心較高,但是比KT7更強的鞋面支撐加上側墻有坡度的TPU包覆以及硬度更高的外底所形成的防側翻角以及整個大底都做了加寬并且偏平整的狀態。防側翻完全不用擔心。畢竟我們已經說了KT系列球鞋都快成內線鞋了。
至于抗扭我覺得也不用多說了,這雙KT7LOW的抗扭因為鞋身強度和外底剛性的提升,要比KT7的抗扭還變態,不只是絲毫扭不動,更夸張的是前掌的彎折都有很明顯的阻力,而且足弓處也不會像KT7那樣出現形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