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穿著利刃3.0打了6次球,室外塑膠地全力以赴局2次,室內木地板全力以赴局3次,自己練球+低強度出汗局1次。
雖然實戰次數還達不到我個人對于長測的要求,但幾次全力以赴局強度對于我自己來說不算低,跑動基本不停對抗也較為頻繁,整雙鞋目前是處于一個完全穿開的狀態,無論是鞋面強度還是中底衰減在后期應該也不會再出現較明顯的變動了。
外底表現
抓地
利刃3.0的抓地較之前作利刃2.0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利刃2.0的抓地問題主要表現在特容易積灰并且會把灰聚成一團從而導致實戰后期抓地性下降。
而利刃3.0外底的紋路直接換成了由中心向外擴散的人字紋,幾乎是全覆蓋,并且還比較密集,在室外塑膠地和室內木地板都有極佳的抓地表現,抓的很死很牢,并且長時間實戰后也不會出現積灰的情況。
耐磨
利刃3.0的外底使用的是TUFF RB橡膠,外底橡膠硬度偏高,這次真的是挺耐磨的。
在室內木地板實戰完之后的磨損幾乎為零,在室外塑膠地實戰完之后的磨損也是非常的淺。
整體紋路的厚度也是偏深,天天干室外塑膠地我覺得完全無壓力,即使是去干水泥地估計也是能抗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中底表現
這次的全掌?大概率是有加了一層涂料在外露部分上的,在燈光下會有一點點光澤,摸起來也會比之前的TPEE?更加塑料感一些,但實質上應該是同一個東西。
利刃3.0這次比較有誠意的使用了超臨界發泡中底布,用手摁壓起來有一定的彈性,對中底表現多多少少是有一定加成的。
后掌
后掌的腳感比較軟彈,而且是幾乎不用磨合上腳就能感受到的那種,軟度和利刃2.0差不多,回彈明顯比利刃2.0積極了不少。緩震極限蠻深的,我這種180斤的大體重沒法一腳踩穿,實戰中非常舒適還不泄力。
由于利刃3.0的中底外側在原有漸變TPU的基礎上還包了一圈硬度更大的白色TPU,因此后掌外側會有較為明顯的邊界感,觸地不是很自然,用ENZO測評里的話來說就是“回正有點過快”,每次剛上腳利刃3.0時這種感覺都挺明顯,但實戰了半小時后就會基本消失。
由于后掌內側也做了和外側相對應平衡的包邊處理,因此整體的力線控制的還是蠻穩的,即使有一定的邊界感,也不會造成內傾外翻的情況,直線跑動時每一腳基本都是踩在正中間。
后掌的重心個人感覺有一點偏高,和14?差不多,實戰中不會帶來不適感,還是比較自然的。
前掌
利刃3.0前掌?材料的厚度相較于后掌是有明顯變薄的,再加上內外側被TPU和外底上翻包得嚴嚴實實的。
因此前掌的腳感軟彈感并不明顯,對于我這種大體重來說甚至還有點偏硬,?材料的回饋不如利刃2.0的前掌來的積極。
但腳感不等同于緩震,利刃3前掌的緩震其實還行,畢竟里面實打實的是被?材料填滿的,再加上超臨界發泡中底布的輔助,每次前掌落地的時候倒是沒啥震腳的感覺,還算蠻穩的。
前掌的場地感比我原先預期的要好很多,很清晰,完全不泄力,有一點后衛鞋的味道。
利刃3.0的中底讓我感到比較爽的不是單獨的后掌或是前掌,而是整體,有兩點做的很棒。
前后掌有明顯的高低落差,但不刻意很合理,我不知道別人穿著會是什么感受,但起碼利刃3.0的高低落差就特別適合我的腳型,很對我胃口。
后跟有一定的弧度,前掌也有明顯的上翹,中段平順,整個底自帶完美滾動感,跑動起來特順滑,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雖然稱重數據為440克但實際上腳跑動相當輕盈的主要原因。
整個中底真要硬找個缺點的話,就是上面提到的外側額外添加的白色硬質TPU在足中段也會有一定的存在感,靜態下刻意的去感受,也有一定的邊界感。
足弓支撐
利刃3.0的足弓支撐在初上腳時特別飽滿,但這種特飽滿的感覺更多是鞋墊的上翻帶來的,下文會提到的,利刃3.0的鞋墊剛性一般,因此在幾次實戰之后,鞋墊撐足弓的飽滿感會有明顯減弱。
不過好就好在利刃3.0中底內置的那塊抗扭片面積不小,并不只是正中間口香糖一小塊,而是直接橫向覆蓋到兩側邊緣的,等于說在足弓下方區域還有一處內置的強有力的支撐設計,因此即使前期鞋墊帶來的強烈飽滿感在幾次實戰之后有明顯減弱,利刃3.0的整體足弓支撐依舊能保持在一個蠻不錯的水平。
抗扭
中底外面雙層環繞TPU包圍,一上一下兩塊大抗扭片,就這么兩份double套餐整下來,利刃3.0的抗扭想不好都很難啊。
在實戰了5次差不多15個小時之后,鞋身整體的剛性和剛到手時幾乎一致,無任何衰減,用力扭鞋子基本扭不出啥明顯形變。
鞋面表現
靜態
利刃3.0的后跟內襯舒適度極高,完美繼承了2代的優點,利刃2.0和3.0可能是唯二兩雙僅憑舒適度這一點就可以讓我主動想去多穿他們幾次的實戰鞋,那感覺真的讓人流連忘返啊。
后跟的鎖定沒有問題,雖然沒有小枕頭,但立體海綿的飽滿填充以及合理的凹凸設計能保證實戰時不會出現任何掉跟的現象。
利刃3.0的鞋帶系統和2代類似,一樣的在保持優秀鎖定的同時還能做到較高的自由調節度。
但想把腳放進利刃3是有點麻煩的,很少能有一雙鞋能像利刃3.0那樣,需要我完完全全把所有的鞋帶都調到最最最松才能穿進去,無論是穿鞋子系鞋帶還是脫鞋子松鞋帶,都得一條一條慢慢搞
利刃3.0的鞋面主體是TPU線混紗線的編織鞋面,紗線之間是有明顯間隙的,透氣性我個人感覺比利刃2.0要好一點,夏天打球穿個三四個小時問題不大,不會悶腳。單論這個編織鞋面的強度的話,我覺得一般,還是有點偏軟,有一點點的延展性。
利刃3.0的前掌楦形其實和這兩年大部分李寧籃球鞋是一致的(鞋墊上是同一個編號),前掌上下左右的寬度高度都挺合理,沒有多余的空間,尺碼也正常,按平時李寧籃球鞋的碼數購買即可。
由于鞋面主體材質偏軟強度一般,我的腳趾在前掌是可以上下隨意動的,不是因為有空間才可以動,而是腳趾貼著鞋面一起上下動。
因此利刃3.0的前掌靜態包裹只能說合格,實戰夠用,但比起李寧自家其它幾個系列的鞋差了點意思,不能當做一個優點來夸。
動態
利刃3.0的中底防側翻設計看上去直愣愣的沒啥額外防側翻設計,但為啥它的防側翻我不會當做缺點來說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上面提到的,利刃3.0前掌的重心我個人認為不算高,整個前掌也較穩定,?材料被包死了并不會太活躍。
第二點,中底外包的漸變色TPU有一定彈性,并且在中間做了菱形凸起,在實戰中前掌發力時,里面的?材料受到擠壓就會推動漸變色TPU沿著菱形凸起往外擴,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位置有點靠上的防側翻角。
利刃3.0的防側翻我覺得除了極致變向黨以及鐘愛傳統防側翻角的人群以外,大部分人實戰應該是夠用了。
雖然利刃3.0的鞋面材質本身的支撐強度并不高,但前掌外側做了多項補強。硬度較高的熱熔貼膜覆蓋+中底外包TPU上翻+前端內置覆蓋面積極大的條帶狀動態束緊系統。
實戰中做側向急停的時候非常穩定,腳在鞋子里不會有多余的左右移動,橫向急停然后急起也絲毫不會拖泥帶水。
鞋身中段的支撐依舊沒有任何問題,和前掌一個道理,通過多處額外補強來提升強度。內里有兩條動態飛線以及前后各一大條動態束緊系統,外側有李寧大LOGO以及一小半中底白色硬質TPU上包。
并且內里中段的那個動態束緊條帶在我完全拉緊鞋帶后對于鞋身中段包裹的提升非常顯著。
總結
相當全能相當能打的一雙實戰鞋,1-5號位都能穿,也能適配大部分的打法,前硬后軟彈的中底我自己特喜歡,外底抓地穩耐磨好,鞋面支撐和包裹都還不錯,抗扭很無敵,重點是還很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