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解析
染色寇頭+阿尤斯+ALC+阿尤斯大芯。這是戰錘3的結構。6mm 厚,實測91.8g。
內置ALC結構的底板,一般來說,持球和蓄力時間都比較長,容易出整體形變,有的可以直接說就是大彈簧。對比狂飚龍5結構,戰錘3的面材從淋巴變成了染色寇頭。寇頭比淋巴脆硬,一速更快,借力的支撐更好。淋巴相對吃球,偏柔和。
剛開始上手戰錘3的結構,就會覺得比柔彈的狂飚龍5更為硬實點。手感上有些像競技者Power。它的形變還是沒有同樣結構的狂飚301大。
戰錘3,可以說不再是經典內置黃芳碳那種過于柔彈的手感了。而是變得更"中庸"。強化了借力防守的穩定性和回彈的速度。把內置做硬了,取中庸之道,可能這是世奧得想要在戰錘3上面實現的。
實戰
正手搭配狂飚3,銳龍三,反手希格瑪3。
有別于狂飚龍5,戰錘3在中小力量下,就能感覺到整個底板的支撐還是硬實的。所以在扛對方拉沖的大板時,很穩定。借力防守,借力中加力的彈擊,球的指向性都很清晰。
臺內球的控制不會有虛彈的表現。不發大力時,整體手感比較線性,穩定。擺短,劈長都是比較有數的。對比同樣寇頭面材的狂飚301,戰錘3沒那么柔和,形變在中等力量下沒那么大,加轉能力不如301。不過擊打的時候,手感更實,不會發空或覺得虛。
起下旋還是很穩定的,這是內置ALC板的擅長。發足力拉沖,弧圈的鞭打效果也很棒。不過,力量不充分的時候,戰錘3的弧線還是稍微有點短。雖然比較穩定,但旋轉中等。
反手擰,起下旋的掛,還是蠻有數。重心稍微靠拍頭。反手是可以甩出來的,力量蠻不錯。
就是說,在中小力量下,戰錘3偏于忠實,硬脆。均衡但不噴彈。噴彈只有發足力的時候才出現。應該說這是內置ALC板的另一種風格。本該軟彈的內置板做得更硬了。這樣也提升了防守和借力的穩定性,也是提高了一速。
這是中庸,也為了更加均衡吧。戰錘3的全面性也是相當不錯的,屬于剛柔并濟的一塊球板。它的個性并不鮮明或猛烈,但兼具的方面還是很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