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與結構
Zebarate跟Innerforce Layer ZLC有些相似處。比如手柄的主色調都是黑色和黃色。Zebarate的手柄還是亞薩卡Alnade那種形狀,很貼合手掌。握起來會覺得細。這樣的手柄容易使人感覺:重心靠拍頭。這不,Zebarate實測重量82.4g。但實際感受會超過這個重量幾克。板面是158*150mm。
Innerforce Layer ZLC(以下簡稱Inn ZLC)的結構是林巴面材+阿尤斯力材+ZLC纖維層+阿尤斯大芯。小力量下柔和的林巴夠吃球,纖維內置后,強化了抓球感,發力后又有噴射感,這樣的結構組合無疑是“攻防兼備”。仔細觀察,會發現Zebarate結構有所不同。它所采用的輕量、高彈的PB碳纖維其實就是ZLC。不過它的大芯卻是桐木。
手感差異
為了更準確地讓球友感知這塊Zebarate究竟是啥樣的,我們將在本文對比名板Inn ZLC。
原本Inn ZLC的結構就有些震手感,Zebarate也是一樣。同時,Zebarate因為采用了桐木大芯,厚度也薄,5.8mm,所以除了依然有點震手以外,它會顯得比Inn ZLC“虛”。也就是Inn ZLC相對實彈,Zebarate相對虛彈。內置纖維和桐木大芯的組合,如果要做到不虛彈,就得大芯足夠厚(比如超級張本智和做到了6.2mm)。
當然,也不是說虛彈些就不好。只是,我們需要在配膠上做文章。在實際的試打中,會發現配兩面外套的時候,這種有點虛的震手感讓人感覺不太有數。不過如果正手配了硬質粘套,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實戰場上
反手:葡萄475(高密套膠),T80(蛋糕海綿)。正手:T05(蛋糕海綿),雷神特制超粘套膠。
彈,彈,彈
這個板子真的很彈。一方面,內置ZLC結構往往就有力量的放大感。雖然是桐木芯,但做得并不軟。彈性比Inn ZLC更加明顯。之所以會這樣覺得,是因為Zebarate的脫板速度更快。一速更出球。剛開始打有些掌控不住,需要適應下這種擊球節奏。確實是根彈簧。
彈性跟尚坤ZC差不多。不過尚坤ZC更硬實些。
吃球然后噴射
還是挺吃球的,但因為脫板快了點,觸球時間沒那么長,不過旋轉表現還是蠻不錯。反手雖然重心有點靠拍頭,不過咬球能力挺強。它不是Inn ZLC那種可以吃得久的,然后自己調控落點的。Zebarate相對出球快些,那擊球質量還是不賴。
整體觸球感有些虛和震手,所以小球控制上也有點虛。如果配粘套,就剛剛好讓它變得踏實,線性些。
兩面擺速
這絕對適合兩面擺速的打法。速度上比Inn ZLC更快,同時擊打的落點準度高。彈擊和扣殺都問題。中等力量還是蠻穩定的,不過你要適應下“脫板快和足夠彈”這個事實。
殺傷力
在發足力之后,Inn ZLC會愈發扎實,因為阿尤斯大芯給予了硬實的支撐感。Zebarate的大芯雖然發力后沒有阿尤斯大芯那么剛猛,但整體的殺傷力還是非常強的。速度和力量兼具。正手配粘套木星3的效果相得益彰。
曾經人們認為內置ZLC的這種結構與國產粘套的搭配并不理想。手感不夠通透,有點像隔了一層布的感覺,發悶。但現在發現用了桐木大芯的Zebarate緩解了這種發悶的現象。配粘套竟然比高彈的澀性外套效果更佳。旋轉、速度和力量都很均衡。高彈性、快脫板的特點可能需要業余球友適應下,而配粘套可以調和這種適應的難度。
從整體水準看,Zebarate可能有點挑人,但水準著實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