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尤尼克斯天斧AX77采用了YONEX特別的方形拍頭。縱橫方向的拍線長度均等,相較于圓形拍頭,擴大了上下左右的甜區區域。這項YONEX 的技術,在網球界助力球員獲得諸多優異的成績。1992年發售的ISOMETRIC500上的球拍也開始搭載該項方形拍頭技術受到球員的喜愛。
4U的黃色
AX 77重量分布均衡,拿捏在手即不厚重也不顯輕薄。整體打感硬朗。雖然是4U,黃色AX 77進攻的下壓感和出球速度卻要遠高于諸如弓箭11之類的3U均衡拍;對比3U原色雙刃10,AX 77由于中桿硬度較軟,中桿響應速度較快,且拍面較硬反饋清晰,其引拍時的順暢感,殺球時的撞擊感更加強烈,連續進攻更加舒暢;對比4U VT ZF2,黃色4U AX 77無明顯頭重感,引拍時拍頭的擺動幅度,中桿形變量要比4U VT ZF2小,進攻節奏更快,對于落點的控制也就更加精準。
在網前球處理上,AX 77由于拍面較硬,包裹性較低,其擊球的容錯率會差一些,控制不好力度很容易失誤,不過這樣的物性也帶來了清晰的力量反饋,因而用AX 77放網,其放網質量還在于個人水平以及用拍習慣了,如果你喜歡弓箭10那樣通過借助拍框的包裹回彈來實現泄力放網,或許還要對AX 77重新適應一段時間。在后場各項中,AX 77無論殺球還是高遠對拉都非常輕松,引拍發力過程中無明顯頭重感與拖帶感,硬度適中而反彈迅速的中桿也能夠很好的借力,拍頭較小的擺動幅度將殺球的指向性提高到新的高度,落點控制,出球指向性要較VT系列球拍清晰一些,至于實際控制的好壞就取決于技術以及對球拍的適應度了。
4U的藍色AX 77拿捏在手,幾乎感覺不到其進攻屬性,在4U球拍中屬于偏輕的一類。如果將藍色的4U AX77當進攻拍使用,揮動大臂引拍借力,會有一種借不到力的空洞感;但若將其作為速彈類球拍,以更為短促的發力方式去駕馭,藍色4U AX 77中桿的迅速響應,球頭在拍面上的迅速回彈又帶來了另一番暢快的使用體驗,有人說很像NS 9900,我倒覺得相差甚遠,雖然有著相似的擊球硬度,但藍色4U AX77的中桿卻要比NS 9900軟出不少,其偏硬朗的擊球感來源于硬朗的拍框與響應迅速的中桿,而NS 9900的硬朗則是以中桿硬度為主導。
將藍色4U AX77作為速度型球拍來看,新次元碳素與新的重量分布系統又賦予更多普通速度型球拍沒有的東西。響應速度較快,硬度適中的7.0mm級中桿與極硬的拍框參數,使AX 77出球速度到了新的高度。以往YONEX速度型球拍,擊球時線床會有明顯的包裹回彈感,而AX 77則是一種更為迅速的撞擊感,在中場對壘中,這種擊球節奏上的優勢會更加明顯,當然這樣的打感也就要求使用者發力要更加短促有效。在連續進攻方面,藍色4U AX77并不具備絕對的優勢,較輕的重量和適中的平衡點使AX 77在后場重殺時欠缺了一些暴力血統,總的來看藍色4U AX77更像是一款擊球穩定性優異的速彈型球拍,據說后續將推出AX77的3U版本,如果平衡點與色漆厚度保持不變,3U版本的藍色AX 77或將真正詮釋連續強攻這一物性定位。
穿線建議
我選配的YONEX的全新控制類球線BG AB,豎線25磅,橫線27磅,這款球線擊球軟硬度適中微偏硬,掉磅較慢保磅能力出色,但在28磅以上容易失去彈性而變的死硬,推薦穿線區間為24~28磅。
由于AX 77拍框硬度極高,包裹性較低,搭配BG 80,BG 65Ti等硬線可能會震手,吃不住球容易打呲,因而不適合搭配硬線。由于AX 77拍框較硬,自身頻率較高,搭配軟線可能會限制球拍性能的發揮。綜上,建議穿線時搭配硬度適中的BG AB,BG AS等球線,穿線磅數建議較常用磅數穿低1磅,來換取更佳舒適的擊球感。
總結
評判新系列的首支球拍的好壞,我認為最主要因素的在于對系列定位的解讀,AX 77作為ASTROX天斧系列首支球拍,其擊球感清脆打感硬朗,平衡點適中擺動幅度較小,中桿回彈迅速且下壓感優秀,這些都是“連續強攻”這一屬性的準確解讀。新次元碳素帶來的迅速回彈,全新重量分布系統下的舒適擊打感,新系列主要科技平臺的使用效果也得以表達,避免的“噓頭”的嫌疑。
比較遺憾的是,一如除雙刃系列外的其他系列處女作,AX 77的涂裝的整體效果卻有些不盡人意,9月11日大陸首發缺少3U版本——進攻型球拍的主要重量版本壓陣也略有遺憾。但就從新系列首支球拍該有的系列特色來看,AX 77是成功的,特別黃色4U AX 77對連續強攻更是做了完美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