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線搭配
在穿線搭配上,我運用的是一根EXBOLT-63,這根球線是YONEX于2021年3月下旬推出,距今上市恰恰一年,線徑為0.63mm,線芯材質為高強度尼龍復絲,具有金屬爆炸音效的EXBOLT-63,讓我在擊球時自帶能力BUFF,這也常常令我產生"自己變強了"的錯覺。
引薦磅數為27-29LBS,與BG-66um相比較而言,其球線摩擦力更大,更不易走線,同時耐打性與保磅性更優。
作為一根細線,EXBOLT-63卻有著不同于常規細線的擊球硬度,這也是它深受我喜歡的緣由之一。介于BG-80與BG-66um之間的擊球硬度,在保障出球速度的同時帶有一定的持球感,帶來更優秀的擊球體驗。
綜上所述,EXBOLT-63與尤尼克斯AX-NEXTAGE搭配在一同有一種如虎添翼般的契合感,不外這樣的搭配讓ASTROX NEXAGE在操控性上略顯缺乏,倘若運用者想要追求更高的操控感,我更引薦搭配BG-66um運用。
操控體驗
80線孔設計與之隨同的是相對較高的拍面網壓,經過上手體驗不難察覺,不只在小幅度引拍發力時出球穩定強硬,在準備充沛時鼎力鞭擊下,ASTROX NEXTAG 80線孔的設計所帶來的高網壓較76線孔會具有更強的擊球硬度,在小發力動作以及網前搓放時能感遭到其拍面優秀的穩定性所帶來的穩定手感。
這點與我早些年間體驗過的80線孔球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高網壓在帶來高回球容錯的同時使得其拍面包裹感微小,穩定性是AX-NEXTAGE的亮點,隨之而來的則是操控性略有缺乏。
進攻突防
讓人無法疏忽的下壓感是AX-NEXTAGE身上少有的契合目前天斧譜系球拍的屬性。
借由較高的均衡點,分離上VDM網布出色的吸震手感,AX-NEXTAGE在重殺下壓時拍面的擊球震手感得以大幅降低,未搭載新次元碳素而搭載了納米網狀樹脂NEO的的AX-NEXTAGE在中管驅動門檻上也得到了相對的降低,擊球后中管的形變明顯,在多拍的銜接上落點精度的把控與回彈速度與天斧系列的高端球拍仍有一定差距,卻也不至于擺動明顯構成銜接滯后的狀況產生。這樣的設計降低了AX-NEXTAGE的上手門檻,對新手及進階球員愈加友好。
破風框的設計增強了AX-NEXTAGE的速度屬性,一定水平上彌補了中桿在銜接上的缺乏,固然球拍有著較高的均衡點,但在破風框的加持下極大地降低了揮拍阻力,特別是在快節拍雙打當中,更能體會到AX-NEXTAGE的雷厲盛行。
總體而言,在進攻上AX-NEXTAGE雖是一支定位新手和進階球員的球拍,卻有著絲毫不亞于AX 100ZX的下壓手感,進攻的穿透力上注重一擊必殺的出奇效果,而小幅度動作的點殺劈殺會難以借助到其拍面的包裹手感。
防衛容錯機制提升顯著
80線孔ISO大拍面設計規劃的確提升了球拍的甜區大小,同時在一定水平上增強了球拍的容錯率,容錯機制的提升主要體往常擊中非甜區時仍能夠保障其回球質量,不至于瞬間墮入被動當中。需求留意的是,在擊球和防衛接殺時高網壓招致的回彈反響較我平常運用的球拍會有所不同,需求運用者花時間順應,不外AX-NEXTAGE的多拍銜接以及被動解脫才干更為出色,常能夠化腐朽為神奇。
拍面的沉穩搭配上中管的親舒回彈,頭重的AX-NEXTAGE其實并非想象的那般疏離,怪誕,上手的初步體感又好似多了幾分親切的友善。如此這般,AX-NEXTAGE當然歸屬到了糖水球拍的范疇,相對而言會愈加合適單打球友體驗。
總結
在我的呆板印象中,YONEX在球拍范疇從不吝嗇資料與科技,獨一美中缺乏的是缺乏意味著絕對速度的破風結構框型,AX-NEXTAGE搭載的全新框型與拍面規劃更像是一次充溢鋪墊的嘗試。這次的嘗試或許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造,沒能做到讓眾多球友包含我在內的眼前一亮。雖是天斧,卻由于意味著靈魂般的新次元碳素缺席讓人難免有所遺憾,但是在其他方面也著實是史無前例的突破,新的框型與新的線孔規劃,AX-NEXTAGE舍棄掉YONEX擅長的細膩的操控感,轉而努力于"穩、勁"。在中高端級定位下,AX-NEXTAGE效果是顯著的,似乎又失掉了YONEX特有的那股細膩的滋味,未能盡善盡美頗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