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碼偏大
原先是打算選41 1/3碼(JP260),但江湖傳言此鞋偏大半碼,將信將疑之下選擇了40 2/3碼(JP255)。鞋子到的時候,惴惴不安的試穿了一下,果然江湖傳言不虛,甚至鞋頭的余量反而還多出不少。現在我反而要擔心實戰中,這多出來的余量是否會影響實戰感受。晚上回家,要找雙球襪再試穿下,來壓壓驚。不料,壓驚不成反受涼——穿上球襪后,套上球鞋,右腳是剛好,但左腳外腳背邊緣處卻有異物感,把鞋帶全解開,把鞋子的內腔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并沒有什么做工問題呀,莫非是傳說中的擠腳?懷疑是外腳背的那三條杠搞的鬼。
穿上球襪,右腳腳寬約為10.7cm,左腳約為10.8cm,了不起就比右腳寬1mm而已啊,要不要這么不友好呀,不是江湖傳言適合寬腳嗎?看來傳言不可盡信,也有可能所謂的“寬”也是有個度的。
1.5人場之初體驗
(1)穿鞋費勁
收到鞋后的第二天晚上就趕赴球場,挑燈夜戰——戶外五人制人工草場。從包里意興盎然地掏出球鞋,一般的鞋子,穿鞋的時候,手指在后跟處輕輕一提,腳就進去了。但這雙鞋,拉得我翔都要崩出來,還穿不進去。這可能是由于我擔心球鞋不包腳,系帶時把鞋帶系到最后一個孔的緣故。最后只能把鞋帶都完全松開,另外這鞋帶解起來也挺費勁的。
但可稱道的也是鞋帶,復古的織物,我喜歡這樣的鞋帶,跑動時不會無緣無故的松開。
(2)腳弓傳球擁有不錯的力量回饋
實戰中,五人制基本以短傳為主,腳弓傳球時力量回饋還行,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么腳弓部位是人造材料,而外腳背的牛皮反而延伸到了后跟部?反正我是覺得好料用錯了地方。
因為是小場,長傳幾率非常小,射門方面,我只獲得為數不多的幾次腳弓推射的機會,感覺部位吃準后,力量還是蠻大的。左腳擠腳的現象,在跑動接傳的幾個回合,慢慢地感覺不那么明顯了,可能經過暖鞋,鞋面也被撐開些許。
(3)后跟包裹性不錯,但左腳腳踝有磨蹭感(初期感受)
后跟包裹性很好,但發現另外一個問題——磨腳踝,左腳腳踝有磨蹭感,但并未達到疼痛的程度,這點需要后期體驗再確認。
(4)鞋釘抓地力一般(中等質量人工草場)
轉身還算挺靈活的,啟動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亮點。但是在防守對方變向過人時,我急停時差點滑倒,變成一個劈叉動作,幸好大腿內側沒有因此拉傷,這抓地力很次奧啊。
對這款球鞋的最初體驗差不多如此,要進行深度的評測還要經歷一番大場的洗禮。再說一句后話,踢完球,脫鞋也很費勁,又要把鞋帶全都解開。
2.11人場洗禮
(1)穿戴依舊費力
剛好國慶節的最后一天是聯賽開始前球隊的最后一場熱身賽。至于那塊人造草場如何的爛法,先按下不表,反正這款TF球鞋就是為對付它而準備的。上場前又是一番解帶,系帶,我略計了下時間,光是系鞋帶,調整松緊就要花好幾分鐘時間,這點有點坑。
(2)腳趾的保護性稍弱
在場邊稍稍熱身后,就投入實戰了。我的位置是中場后腰,在對方壓迫式的打法面前,就不要想著能沖上去偷兩腳射門了,基本全場都是以防守為主。只是在僅有的兩次罰角球時,才獲得施展的機會。雖然在靜態評測的數據上說,這款球鞋的面料厚度較厚,但通過罰角球和幾腳長傳的力量反饋來看,我總有種像以前穿回力布鞋的腳感——準確性還行,但對腳趾的保護性稍弱。這些缺陷又反映到其他細節方面,比如封堵對方的直塞球時,當我僅僅以腳尖部位夠到球,力量通過球鞋反折回來,就讓我有舊傷的腳踝部位一陣痛楚感,這是我過去穿布鞋時常遇到的狀況。
(3)壓腳背,透氣性較差
在不停的防守中結束了上半場的比賽,又發現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鞋舌太厚,會壓迫到腳背,半場下來,當我松開鞋帶解放雙腳,才感覺到自己的腳背有些發麻了,鞋舌上的透氣小孔的作用,我體驗不到,這么厚的鞋舌,再怎么排氣也緩解不了吧。
(4)鞋舌容易跑偏,鞋墊打滑,但磨腳踝現象得到緩解
另外鞋舌會跑偏,鞋舌上端與鞋帶相連的,防跑偏彎曲立體孔基本沒發揮作用,不僅鞋舌跑偏,就連鞋帶也跟風似的,一起跑偏到外側,真是夫唱婦隨;為緩解腳背的壓力,在下半場時把鞋帶綁得略微松緩一些,又發現一個問題——鞋墊會打滑,特別發力傳球時,腳趾頭就鞋內左右滑動,這在長傳時就影響到長傳的精準性了,當你想發力時,心里有這么一塊疙瘩在,總是有陰影;踢小場五人制時的磨腳踝感覺,在大場的時候感覺不到了,所以這個嫌疑基本可以排除。
(5)意外受傷,減震“不佳”?
下半場比賽,時間還未過半,我就有乏力的感覺,不知是否因為球鞋偏重的緣故,帶走部分體能。接著高潮來了,在本方禁區邊緣,對方一腳勁射,我高高的躍起,發揚后腰那種飛身堵搶眼,胸口碎大石的炮灰精神,打算在己方守門嚇得目瞪口呆之際,阻擋對方射門于千里之外。結果,球是擋下來了,但在我落地時,膝蓋一扭,應聲倒地,伴隨著“啊”的一聲慘叫在球場上蕩氣回腸。
剎那間,我腦袋想到就是,第二天EZ新聞標題——笑尿。第一位因穿TF球鞋膝蓋重傷的球員。但我暫時還顧不上臉面的問題,況且在我看來,只要臉沒事,死也瞑目了,我還是先關心下膝蓋吧。在趕過來收尸的隊友七嘴八舌的圍觀下,我居然晃晃悠悠的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到了場邊。試著屈伸了幾下膝蓋,除了有些疼痛,活動還算自如,也未出現腫脹,可能是外側韌帶扭傷。我不禁要問,傳說中的EVA緩震層呢?這時候你在哪里?我從前可是從未傷過膝蓋的哦,這次就把處女傷獻給11nova TF了。
易場再戰
回家靜臥觀察了一晚之后,除了久坐和第二天起床時仍有痛感,似乎沒發現越發嚴重的跡象。痛定思痛,我決定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但周末已約不到熱身對手了。在我的強烈要求下,隊長安排了周末7人場的隊內分組對抗賽。家人都說我都受傷了,還去踢球,活受罪。不過經過我勇敢的實戰,局面有所改觀,我用我的實踐證明,不僅活受罪,而且更疼了......
但這次的隊內對抗賽也并不是全無收獲——至少撈到了幾腳射門的機會。這時候可以說一下射門的感覺,其實和長傳的感受差不多,鞋面太軟,類似于穿回力布鞋的腳感。鞋釘偏短,抓地力偏弱,射門時有發力不足感覺。其他細節方面的感受與之前的11人場差不多,內腔透氣性差,比較消耗體能等。這款球鞋應該只適合5人制比賽,無法滿足大場實戰的需求。
實戰:
算了一下體驗次數,兩場五人制,一場十一人制,一場七人制。這幾場的實戰下來,鞋頭鞋面無磨損痕跡,每場比賽結束后,鞋腔內并未發現有小顆粒跑進來。一場比賽下來,襪底干干凈凈。而我之前那雙無反皮包邊的耐克10R2,只不過踢了幾場五人制,就有龜裂的跡象,又多穿了幾場,鞋面已經被人草的顆粒磨得有些破皮。
舒適度:雖說JP255的鞋碼對我JP253的腳長是剛好,但左腳偏擠,鞋舌偏厚還跑偏,鞋墊偏滑,所以我給它的評價是中等。
抓地力:鞋釘偏短,有抓地力不足的短板,也有急停時容易打滑的現象,雖說轉身較為靈活,但我給它的評分是中等偏下。
短傳,停球:雖說腳弓PU,外腳背皮革的設計比較奇葩,但實戰中基本可以忽略這一點,因為對我的技術動作和腳感影響并不大,只要部位吃得準,都可以達到自己的要求,但也沒有太多輔助的感受,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所以我給它的評分是中等。
長傳,射門:之所以把它們歸為一類,個人覺得發力起來,感覺是差別不會太大。客觀來說,它柔軟的鞋面頗接近于袋鼠皮的“素足”感,腳面比較容易找到觸感,所以起球后的準度不錯,不過由于鞋墊有些滑,使它在駕馭者發力時,效果難免會大打折扣,換副摩擦力強的鞋墊或許有所改觀。另外鞋面的皮革太軟,即使近距離的射門,也感覺力量反而不如腳弓的推射。綜合這些缺點,我給它的評分是中等偏上。
保護性:鞋面太軟,對腳趾頭的保護性不足,特別腳踝有舊傷的,在阻擋對方傳球,射門時,要是不慎只是腳頭部位夠到球,就有再次受傷的幾率。另外,由于我實戰中,躍起落地時,膝蓋扭傷,所以給我又留下一個不良印象,我給它的這項評分是偏差。
總結:
這款球鞋自面市以來,好評如潮,并以其高性價比獲得眾多玩家的青睞。而我的這篇實戰評測,似乎整篇都在數落它的缺點,而且大部分是主觀感,可能很多觸感系球鞋的粉絲會不以為然。其實,我也是adiPure/11pro的粉絲哦,這篇文章只是將我穿著的真實感受跟大家分享,供各位參考,畢竟每個人對球鞋的需求,踢球習慣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