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taka靠的是不斷倒腳試探,利用對方陣型轉移找到空擋送出致命直塞。不斷跑動傳球尋找空擋,也是對體力和技術都要求非常高的。正如上面所說,哈維是這個戰術的絕對核心,大家也看到了,沒有哈維西班牙就不會踢球了。那對于這樣一個對體力要求這么高的戰術,年齡是個大問題。幾年前,哈維有兩點特別為人稱道,一個當然就是手術刀般的直塞以及閱讀比賽的能力,另一個,就是護球和擺脫。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體力下降,可以看到哈維的擺脫越來越少,直接出球越來越多,而這些出球往往是出于穩妥目的的橫傳球,而非向前傳球。不能勾引對手來逼搶,就沒有擺脫,沒有擺脫,就沒有空擋。
加強控球和加快節奏,這本身是一個在程度上做取舍的問題。沒有理由某一方做到極致就一定比中庸更好。從80%的控球率回到65%,你一樣是占據絕對的控球優勢,但場面就有可能大不相同。這個時候再去界定它是不是“TIKI-TAKA”,就已經沒什么意義。有時候足球戰術的貢獻不在于你開創了某些讓世人跟風的打法,而在于你開創的打法中有一小部分被世人所借鑒。
沒有什么拉瑪西亞血統的拉莫斯,阿隆索,席爾瓦可以隨西班牙國家隊榮譽等身,這本身就說明當體系做出部分修正后,更多的球員是可以融入進來的。像技術足球這種東西,我個人覺得實際上始終是一個存在的實際元素,同時也是從未單獨列出的偽命題。再糙的強隊也有技術基礎作保障;再細膩的冠軍也沒見說誰缺乏必要的力量的。(1)不是控球率高就是tiki taka。(2)巴薩幾個核心大神都老了,速度對抗都跟不上了;3,這幾年后防速度越來越快,相應的進攻也需要做出改變,tiki-taka同樣也需要改變,不是一調整就得換個名字。
沒有哪種戰術是永恒不變的,tiki-taka也一樣,適應時代的變化,球員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從克魯伊夫時代就講盤帶,傳控,傳了幾十年誰也不敢說傳控就過時了。tiki-taka另一個精髓是前場逼搶,看看這支西班牙,前場逼搶做的并不咋滴,原因一方面人員老化,另一方面你的對手也在進步,逼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這門絕世武功不會過時,但它自身也需要演進,就像恩里克為巴薩帶來一定的邊中結合的變化一樣,希望下一位大師給tiki-taka帶來新的變化。
我覺得,TIKI TAKA這個戰術,一開始就被過于神化了。事實上,這個戰術也只是在巴薩和西班牙取得了成功,而且只是在哈維伊涅斯塔和布斯克茨的巴薩和西班牙。而且這個戰術的核心在于控球轉化為進球的那一個環節,但到后期進球環節的套路被大家漸漸摸透了,就演變成很多球隊空有控球沒有進球。不論攻勢足球還是防守反擊,不存在哪一種更強一說,最重要的還是進球的那個套路還有能否碰到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