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一:掐斷傳中源頭,不被對手假動作所迷惑
萬事萬物都有起源,只有抓住源頭,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足球當然也不例外,邊路傳中戰術的根與源就是在邊路,想要做好邊路傳中戰術的防守,第1步就需要球隊在邊路下功夫。具體講就是邊后衛要對對手的邊路傳中球員進行有效攔截與限制,令對手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傳中。
在防守對方邊路傳中戰術的整個過程中,邊后衛擔負著重要的防守職責與任務。
側身的同時不斷微調,控制與對手的距離
當對手中場將皮球傳給邊路時,對方的邊路傳中戰術即將打響,本方邊后衛需要時刻注意與本方中后衛之間的間距,間距過大則需拉近距離,間距過小則要拉遠距離,就像拉手風琴一樣,時刻保持著一個合理的間距比例。
在與對方邊路傳中手進行1對1對峙時,不要僵硬的正面朝向對手,這樣做極有可能遭遇對手的穿襠球過人,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側身并不斷微調自己的位置,與對手保持合適的距離,確保球離開對手腳下時,能夠迅速完成攔截搶斷。
“盯球不盯人”,切忌不能被對手的假動作所迷惑而丟掉位置
在邊后衛一對一與對方邊路傳中手對峙時,球員需要緊跟住對方的帶球節奏,注意此時一定要盯住皮球的動向而不要注意對方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迷惑動作。
邊后衛在此時的防守成功,可以為中路的隊友解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此時邊后衛必須意志堅定的阻止對手帶球突破與傳中,只要在此刻將源頭掐斷,那么對手接下來的傳中戰術就無從談起。
萬不得已被突破后,果斷放棄邊路,選擇用最短的路線阻斷傳中球路
如果1對1防守失敗,對手成功完成縱向突破,那么此時邊后衛切忌繼續緊逼對方的傳中隊員,因為此時追趕已經無濟于事,此刻應該做的是回收中路或選擇用最短的路線阻斷對方的傳中線路,瞄準一個可以阻擋對方傳中的位置,進行最短路線的規劃選擇與移動。
如下圖所示,白方為進攻一方,紅方為防守一方,當對手向邊后衛身后傳球并已經形成突破時,如果本方的0號邊后衛能夠把握時機,及時搶斷那固然最好,但是很有可能是來不及做出搶斷的,這時的最優方案是以最短線路阻斷球路,或全速向中后衛所在區域全速靠攏。
總的來說此時的核心思想是:保護較為危險的中路區域,放棄已經毫無希望,很難追趕到皮球的邊路區域。
步驟二:根據3種不同傳中類型,制定相應的防守計劃
在對方將傳中球傳出后,本方中衛與中場之間的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往往中后衛會把控一點球,將皮球向禁區外解圍,而此時如果中場球員未能將皮球的2點再次向遠端解圍的話,那么二點球就極容易被對手得到,從而通過遠射的方式攻破本方球門。因此中衛與中場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系與互動。
傳中一般分為,早期傳中,中期傳中,末期傳中。
當然,根據傳中的類型,防守一方還要制定相應的防守計劃,通常情況傳中分為三種類型,即早期傳中,中期傳中以及末期傳中。三種傳中的情況各有不同,因而在防守方式及制定防守戰術方針上,中路的防守球員也需要有所側重。
早期傳中
早期傳中即斜向45度傳中,進攻方通常采用“無球盲跑”的方式進行跑位。所謂無球盲跑,也就是具有一定試探性意義的跑動,通常情況下是,先向一個方向跑吸引防守球員,再反向跑動尋找空間。
例如先往左再甩開防守球員往右跑,從進攻方角度來看,傳中早期最為關注的是后衛與守門員之間的空間,早期傳中一定要抓住防守球員和守門員之間的空間。
因此,想要抵御好對方45度的斜向轟炸,后衛與守門員之間要保持好一定的聯動與交流,盡量壓縮守門員與后衛線之間的距離與空間,讓對手跑位球員跑進本方早已設計好的“包圍圈”中。
中期傳中
中期傳中是指小于45度而大于10度之間的斜向傳中。此時進攻方傳球隊員通常會瞄準跑位隊員進行傳球,此刻防守一方的中后衛只需要緊盯對方的高中鋒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1點解圍后并不意味著這次防守任務已萬事大吉,順利完成對2點的保護仍然很重要,因此在抵御對方中期傳中時中后衛需要與中場球員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進行預判與調整。
末期傳中
所謂末期傳中就是指傳球者的傳球角度小于等于10度的方向傳出的傳中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下底傳中。
面對末期傳中,防守球員通常會守住近門柱,守門員也會盡自己所能控制近門柱以外的其余部分,因此進攻球員通常會選擇將皮球傳向遠門柱或者回傳到罰球區角上,因為那邊的空間會更加寬裕,有直接射門的可能。
因此防守球員在“照顧”近門柱的同時,還需要對遠端的防守區域有所重點部署,尤其是處在遠端的邊后衛,需要提高警惕,隨時調整自己的站位進行解圍。
步驟3:邊后衛注意站位,留意后點與二點
有時,對方的傳中手并沒有常規的將皮球傳向中路,而是直接繞過本方中后衛的空中防區,直接來到了本方身材較為矮小的邊后衛所在的防守區域(后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高空轟炸。面對此情此景,對于本身身高就不占優的邊后衛來說,他的決斷就需更加果斷,同時也要掌握一些技巧,如采用與中后衛一同造越位等方式來化解對方的高空轟炸。
對手從另一側邊路傳中時,邊后衛需向禁區靠攏進行應對
當對手在本方邊后衛同側邊路進行傳中時,邊后衛需竭盡所能攔住對方的傳中球。而當對手從另一側邊路進行傳中時,本方的邊后衛需要認真觀察傳球者和試圖跑向禁區對手的動向。
比如,此時左側邊路,對手要進行傳中,處在右路的右邊后衛在防守時可能會受到對方多名球員的跑位沖擊。
通常情況對方的跑位球員會選擇本方邊后衛與中后衛之間的結合部進行沖刺,而右后衛負責盯防的那名邊路球員此時應該在那名進行沖刺球員身后,這時邊后衛應該果斷先盯防向禁區沖刺的那名球員,總的原則是選擇最危險的對手進行盯防。
首先需要保證球門不失,球門不失重于一切,在關鍵時刻放棄邊路而固守中路的思想,是邊后衛需要牢記在心的。因此,當禁區出現有多名球員進行沖擊時,邊后衛本能的反應,還是應該向中央靠攏保護中路。
如上圖所示,白方為進攻一方,紅方為防守一方,邊后衛0號在防守時,應優先選擇盯防1號球員,因為帶球的對手若想將球傳給2號,球的滯空時間會比較長,在球傳出后再進行應對也來得及。其次,1號球員所處的位置更接近球門,因此他制造威脅的概率也會更大,“保護中路,保證球門不失”,是邊后衛防守的基本原則。
與中后衛相互配合造越位
如果對手無人試圖向禁區沖刺或突破,那么邊后衛此時應該站在略微高于越位線的位置即可,因為對手若沖向近端門柱附近,那么本方中場只要帶領大家集體向前壓就可以制造越位。
因此,邊后衛想要避免破環這一集體行動,需要站在略高于中后衛所把控的越位線位置,不能一人拖在中后衛身后。
無論什么時候,處在略高于越位線的位置都更容易實施搶斷,并且當本方拿球搶斷成功進行反擊時也更容易插上得分。
如上圖所示,這是江蘇蘇寧易購與山東魯能隊之間的較量,其中山東魯能在邊路準備完成邊路傳中,蘇寧易購的4名后衛線上的球員,有兩名中后衛拖后。一旦對方傳中球員與中路的隊友沒有形成默契,而本方兩名中后衛一致前壓,那么這次造越位戰術即可順利進行。
而如果本方的兩名邊后衛一直拖在中后衛身后,那么即便中后衛迅速整體前壓,那么邊后衛所處的位置,也會拖累此次造越位戰術的實施。
小結當對手從另一側,進行邊路傳中時,本方邊后衛需要拉近與中后衛之間的距離,向中場靠攏,保護中路危險區域。
而如果對方使用較為普通的吊傳方式向前方傳球或對方并未有球員選擇向邊后衛與中后衛之間的結合部進行沖刺,那么邊后衛應該站在比越位線略靠前的位置,與中后衛實施造越位戰術,即可化解此次傳中。
總結
現代足球對中路防守非常重視,使得攻方難以在中路找到突破口形成有效的進攻,但中路防守加強后,兩個邊路的防線變得相對寬松,針對這一情況,邊路傳中和下底傳中就得到了眾多球隊的垂青,成為進攻時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作為防守一方,在抵御對方傳中轟炸時如何進行有條不紊的部署與規劃,其中邊后衛在抵御對方邊路傳中進攻戰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后衛的判斷落點與拼搶一點球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一支隊伍能否有效的抵御對方邊路傳中戰術的攻勢,從某種意義角度上講,體現著這支球隊的戰術紀律性與防守體系的構建是否成熟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