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泳的原理主要涉及力學和生物力學的原理,結合了手臂,腿部和軀干的協調動作,以產生向前的推進力。
手臂動作原理
(1)劃水階段:蝶泳的手臂動作從入水開始,手臂伸直并攏,手掌朝下,手指微張。然后手臂向外側劃水,手臂逐漸彎曲,手掌向外側翻轉,形成抱水動作。隨著手臂的繼續劃動,手掌逐漸轉向內側,手臂向內下方劃水,形成推水動作。在這一階段,手臂的劃水面積逐漸增大,產生的推進力也逐漸增加。
(2)移臂階段:當手臂劃水到大腿后側時,手臂迅速提出水面,從空中前移,準備下一次入水。在移臂過程中,手臂應盡量放松,以減少能量消耗。
腿部動作原理
(1)鞭狀打水:蝶泳的腿部動作是鞭狀打水,由軀干發力,經過髖,膝,踝關節的動量傳遞完成。腿部打水分為向下打水和向上打水兩部分,其中向下打水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階段。在向下打水時,腿部應快速而有力地向下踢動,形成類似海豚尾巴的擺動動作。
(2)上下擺動:腿部在向下打水后,會自然地向上擺動,形成連續的波浪狀動作。這種上下擺動不僅有助于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還能產生一定的推進力。
軀干動作原理
(1)波浪狀起伏:蝶泳的軀干動作呈現出波浪狀的起伏。游進過程中,上身軀干和兩腿依次做連貫的波浪狀打水動作。這種波浪狀起伏能夠增加身體的推進力,同時也有助于減少水中的阻力。
(2)頂髖動作:蝶泳的二次腿動作中,頂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當手臂劃水到髖部時,利用腰部和髖部的力量使臀部向上彈起,形成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個動作能夠推動手臂輕松甩出,完成回臂動作,同時也有助于身體在水中形成更流暢的波形。
整體協調與推進力
蝶泳的整體協調是關鍵。手臂,腿部和軀干的動作需要緊密配合,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動作。游進過程中,手臂的劃水,腿部的鞭狀打水和軀干的波浪狀起伏共同產生向前的推進力。這種推進力是蝶泳速度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