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感受
本人腳型為足弓偏高,腳型正常。鞋頭寬度略窄,但由于是速度鞋款,窄是為了更好的包裹足部,保證更好的發揮。我平時穿著US9.5的鞋款(稍微偏大),這款US9.5的Takumi Sen正好包裹足部,稍微有些緊湊感。當然如果覺得自己的腳更適應寬松鞋楦,可以購買大半碼的鞋子或等待寬楦鞋型。
鞋舌采用超輕布面鞋舌,高足背并沒有成為穿著Takumi Sen的負擔,鞋帶調整好之后,完全可以將足背包裹好并不至于壓迫足背。而其超級透氣的鞋面也讓足部完全沒有悶熱感,當然,如果在北方的冬天里,穿這雙鞋子出門跑步還是需要深思熟慮一下的。
穿上該鞋注意力首先還是被其超輕量化所吸引,真的特別的輕。鞋楦兩側由于彈性網布的配置有了相當好的延展性,沒有感受到對腳外側的壓迫。原地踏步起來沒有感受到鞋子重量帶來的負擔。并且在落地時明顯感受到了Boost的作用。
支撐
拿到鞋子首先的測試場地是塑膠操場,想感受鞋子帶來的速度,真的還是要在專門的田徑場地來測。有別于我的另外兩雙馬拉松鞋:Asics虎走 TARTHERZEAL 3以及Mizuno的WAVE SPACER DYNA,由于Boost的加入,更多了一分彈性。而另兩雙馬拉松鞋實際上更加偏硬。
我400M用70秒-80秒的速度完成(10組中間休息1分),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每一步發力所帶來的支撐感以及推動感,前掌適中厚度的Boost,給了雙腳更強的推動反饋作用,相比于傳統馬拉松鞋靠稍微硬質的中底材料提供的支撐多了很多的彈力。在離地的瞬間,大底DSP顆粒的防滑效果十分顯著,甚至可以聽到鞋底與地面摩擦的聲音。
緩震
在腳著地的時候,Boost壓縮,放松,觸地后助推小腿抬腿。適應了Boost之后,在間歇跑中Takumi sen有了更好的更好的發揮。但在我路跑的測試中,5KM-10KM都可以用4min/KM-4min10sec/KM比較輕松的奔跑,但是一旦過了15KM,發現自己的雙腿在Takumi sen的推動下開始感到沉重,并且中足與后跟的中底EVA材質偏硬的問題也很明顯的反饋給足部,和競賽型馬拉松鞋一樣,Takumi sen的減震功能肯定沒有其他訓練鞋做的到位,所以說競賽型跑鞋還是需要能力足夠的選手來駕馭,如果沒有一定的訓練功底以及穿著馬拉松鞋路跑的經驗,那么直接穿著Takumi Sen參加全程馬拉松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耐久
馬拉松鞋的耐久度實際上是一個被探討依舊的問題,跑友中也流傳著“一雙馬鞋200KM-300KM就廢掉”的傳聞。三村仁司或者adidas似乎聽到了跑者的聲音,將Continental馬牌橡膠放在其前掌以及足跟處,對應著地以及離地時足部發力對鞋子產生的磨損。相對于比較容易磨損的DSP顆粒(但測試后證明DSP的耐磨損能力也很強),馬牌橡膠稍微做的比DSP顆粒高出一點,這樣也起了對DSP的保護作用。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進行了100KM+之后的測試,除了鞋底橡膠的少量磨損,大底并沒有什么很大的變化。當然,這個100KM也有很多在橡膠場地上進行,對大底的保護也更好一些。
總結
adidas adizero Takumi Sen 3首先將材料創新,Boost材料融入了Takumi系列中。Boost的輕量化以及鞋面的輕量化將一雙非極簡競速鞋的重量也推向了極致。并且同時也沒有削減其速度表現上的性能。各種細節上的優秀設計也讓人愛不釋手(腳)。當然,一把好劍還需要一個好劍客來駕馭。如果你有全馬進三小時的能力,那么Takumi Sen將給你更強的助力,如果你的全馬在3個半小時-4個半小時左右,建議將Takumi Sen用在半馬或者10KM的PB挑戰上,說不定會有很大的驚喜。
優點:前掌Boost支撐推進效果明顯,馬牌橡膠耐磨,鞋面設計簡潔性能優秀。
缺點:長距離后程緩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