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感受
SLAB系列越野鞋雖然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觀,但其實說實話,SLAB系列更偏重競技的設計理念并不適合所有的越野跑愛好者,像SLAB Sense或者SLAB Speed這樣的跑鞋對于精英跑者來說也許是如虎添翼,但對于剛剛越野不久的菜鳥們來說也許只能是雪上加霜。于是當我們要穿上這雙SLAB家族的新成員SLAB-Wings的時候也確實為自己并不強壯的雙腿能否hold住而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上腳后首先體會到的是穿著腳感,SLAB-Wings鞋內空間給人的第一感覺還是十分的友好,至少沒有SLAB-Sense那種刻意收窄的壓迫感。鞋面材料除了鞋頭的硬質TPU外,大部分都觸感還算柔和,加上Salomon引以為傲的鞋面包裹帶來的貼合感,單從腳感來說SLAB-Wings可以為SLAB洗脫不適合初野者的抬頭了。
當然如果對于舒適性有更高要求的話,SLAB-Wings需要改進的空間還有很多。QuickLace快速鞋帶系統雖然使用方便,但由于鞋帶本身缺乏張力,因此鞋帶的松緊度對于整個鞋面壓迫的影響會體現的非常直觀,尤其在長距離越野跑的后期雙腳腫脹的情況下需要通過調節鞋帶來舒緩逐漸變大的鞋面壓強。EndoFit鞋舌的構造缺陷同樣也是SLAB系列長期以來的困擾之一,較大的鞋舌與鞋身空隙會給野路上的細微砂礫或塵土留下可乘之機,而這些看似細微的雜物也許會給你雙腳帶來巨大的隱患,因此在干燥的沙土或者碎石較多的路面,有必要用防砂套來配合SLAB-Wings進行使用。
緩震與保護
與路跑不同,越野跑不僅僅需要經歷上坡與下坡的考驗,還需要面對各種復雜的越野地形,因此對于越野鞋底的緩震保護來說都將會面對更為嚴峻的考驗。說到這里似乎又是SLAB系列的軟肋了,想起SLAB-Sense碳板加持的鞋底,雙腳不由得就一陣酥麻的感覺。于是當我們穿著SLAB-Wings踏上越野跑賽場實測時,雖然天氣并不冷但雙腳卻依然不由自主地陣陣顫栗。
好在SLAB-Wings并沒有讓我們的雙腳再一次飽受折磨,雙密度EVA的復合中底鑄成了目前堪稱最佳的SLAB越野跑鞋的緩震體驗,上層使用彈性更為出色的55C壓縮EVA,下層覆蓋穩定性更強的60C注模EVA,使得SLAB-Wings在崎嶇山路上都能保持一個合理的緩震與持久的穩定。
真正關鍵的是前后9mm的高差讓SLAB-Wings能夠更好地幫助那些實力并不出眾的跑者更快更安全地完成一些下降與爬升的動作,特別是在長距離的越野比賽中,低高差勢必會讓雙腳的負擔變大,而對于欠缺足夠腿部力量的初跑者來說,大高差帶來的緩震保護至少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部分的缺失。
同時SLAB-Wings前掌的獨特設計也能夠更好地引導跑者更有效快速地完成越野跑中決勝的下坡環節,PROFEEL薄膜涂層能夠很好地指引合理的下坡著力方向,而前掌一片完整的水滴狀的Contagrip大底與雙重中底保護則能夠讓你下坡的步伐變得更為踏實而有力,原本舉步維艱的下坡也許在SLAB-Wings面前可以變的稍微地平坦一些。
最后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及Salomon真正核心的鞋面包裹技術,EndoFit與SensiFit的三維立體包裹并不僅僅只是帶來舒適的穿著腳感,對于在隨時可能發生意外的山地里,這一關鍵技術將是你雙腳免受致命傷害的最后屏障,在實測中它至少挽救了一次可能導致退賽的崴腳事故的發生,而這對于初涉越野的跑者來說真的是太重要的事情了。
止滑性與抓地力
說到跑者對于越野鞋底最為關心的部分,肯定逃不開止滑性與抓地力的話題了,但這個提問卻始終不會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不要輕信任何妄稱全地形制霸的抬頭,沒有一雙越野鞋的鞋底能夠在所有的地形上都能夠保有出色的止滑性與抓地力。
此次實測的地形可謂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西湖群山,地形包括了傳統土路,碎石土路,泥地,青石臺階,鋪裝路面以及城市柏油路面,測試賽氣候間雨間晴,可以說對于SLAB-Wings得到了一次充分的鞋底止滑性與抓地力實測。
在大部分地形條件下,SLAB-Wings的止滑性表現讓我們驚訝,特別是在雨后讓人恐懼的青石臺階環境下,SLAB-Wings表現出了讓人滿意的止滑性能,幾乎全程都能夠保證步伐的踏實與穩定,這完全得益于全新設計的Contagrip密集短齒大底。
同時在傳統土路,碎石土路以及一些技術型路線上,SLAB-Wings也提供了可靠的抓地力保證,全程幾乎沒有出現鞋底發力打滑的情況,步點距離無論遠近都能夠保證雙腳有效發力前進。
唯一欠缺的也許就是SLAB-Wings在泥地或偏軟路面上的表現,這也是我們在最開始所說的,沒有一雙鞋可以勝任所有地形的緣故,當然SLAB-Wings為此設計了另一款更為適合軟質地形的產品SLAB-Wings SG,所以如果你的賽道有50%以上的偏軟路面你還堅持穿著SLAB-Wings那就不再是鞋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