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弧圈:發(fā)力的時候,感覺它很吃球,拉球非常轉,第二弧線很不錯,對手在正手封弧圈的時候,經(jīng)常漏球。即使碰到了球,回球也很容易出高球。據(jù)對手普遍反映,我的弧圈球打在板子上就跟石頭砸的一樣,非常震手。由此可以想象,這塊板子拉出的弧圈球是非常沖的。
正手攻球:在出機會球的時候,我有時也會用攻球來解決,特別是在殺高球的時候,感覺這塊板子出的球很扎實,沒有發(fā)飄的感覺,而且速度很快,攻球性能非常接近我的NITTAKU-LG。
反手快撥/正手打回頭:球的弧線較低,速度也很快,并有著清晰的控制感,另外,方向感也很不錯,基本上想打的落點都能上。
搓球,擺短:搓球很轉,擺短較快,感覺手感很親切(就像是自己的手),控制力可以說與YE相當,但是,畢竟STIGA和YASAKA是兩種手感,YE雖然更軟些,但有些彈,力量控制不好的話,球容易冒高。但EG不會那么明顯,它的手感更實在,會真實傳遞你給球的力量大小,而不會像YE那樣(有時會放大或縮小你的力量)。
借力:EG的借力還不錯,如果注意迎前擊球的話,它甚至可以用來反手配生膠。我是兩面反膠,但也經(jīng)常用反面彈擊對手的弧圈球,有時對手連續(xù)拉我反手的時候,我可能會連續(xù)彈擊,速度很不錯,經(jīng)常會令對手還原不及時。
論壇里經(jīng)常有朋友問我YE與EG有什么不同?甚至有的朋友會專門發(fā)手機短信給我問這個問題,那么,今天我就借此機會說一說。 YE與EG的不同:我在前面說過,YE和EG是兩種手感,但都是弧圈板,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將兩塊板子在拉弧圈方面進行一下對比。首先,EG的拉弧圈的手感比YE實在,吃球沒有YE那么深,更多的時靠發(fā)力透板時,球板的局部形變來實現(xiàn)吃球的,而YE則更多的是靠球板的整體變形來實現(xiàn)吃球的,而且YE的出球速度明顯不如EG,因為板子的形變恢復過程比EG要長很多。
其次,YE的手感發(fā)空,而且擊球時板身震顫感明顯,擊球透板時的聲音頻率較高,但聲音延續(xù)的時間似乎比較長。但EG不是,它的手感相對比較實在,有略微的震手(因為它也是五層薄板),從擊球的聲音上就明顯可以感覺到,球擊打在板子上的聲音屬于中頻聲音,而且比較短促,給人一種很實在的感覺,一點修飾也沒有,發(fā)力沖球的時候,聲音很脆生,很利索,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最后,雖然我在前面也談到過EG與 YE相比的小球手感,但忍不住在這兒再嘮叨一遍。EG的小球手感我很喜歡,它會真實的傳遞你的力量,而且你自己也能很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用力的效果,不會像 YE那樣“軟而彈”,一不注意就會放大對臺內小球的用力效果(我想用YE的朋友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從這個方面說,EG的小球控制是很不錯的,可以真實的反映一個人對臺內小球的控制水平,使一分力它就出一分力,使兩分力,它絕不會出兩分半力。
總結
EG是一款中規(guī)中矩的板子,你有多高的水平,它就會顯示你多高的水平。正如STIGA的廣告詞當中所說的那樣—“Eg-WRB該板與Allround Classic相比,在技術上有所改進,中間一層堅硬的膠合板另球速更快。由于采用獨特膠合板粘連工藝及特殊焙干程序,使得球板特別輕便。擊球速度和控制球之間達到完美結合。這就是STIGA 球板獨一無二之處,這種結合創(chuàng)造出球拍無與倫比的舒適感覺,這正是所有運動員對優(yōu)質球拍的要求和向往。”沒有一點夸張,沒有一點虛假,它就是EG!一款 “老黃牛”類型的底板,永遠真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