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技術
試了正手側下旋和側上旋(分別使用S1和省狂),測試套膠均屬于制造旋轉較好的套膠。小力量發球時能精準的控制落點,不易發失誤,旋轉稍弱;發長球時優勢明顯,套膠和板都可充分發揮作用,球路飄忽,旋轉很強,速度中庸。
進攻技術
擊打對攻:球撞擊球板后聲音較悶(相對其他類似結構底板而言),擊球感偏軟,感受不到纖維層對球質的加速和力量放大感,有純木的味道。雖然板身單薄,卻不會因為過度顫動而影響手感,擊球落點易控。
弧圈相持:杰龍碳皇的定位就是中近臺弧圈快攻型底板,柔彈的手感使起在上旋弧圈對抗中的確不落下風。在前沖弧圈方面,出球力量,速度均為上乘,弧線低平,綿長,初速度很快,二跳頂,扎,旋轉沒想象中的好,亮點在于沖,頂。
在中遠臺對拉,反拉中,倒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喜:看似單薄的板身,形變較差的桐木大芯在中遠臺弧圈對抗中似乎沒任何優勢,不同于厚實弧圈板出球的頂,轉,賊,更加突出的是飄,急,墜,充分展現出纖薄曼妙身姿的靈動之美。總的來說,弧圈相持球中咬球感明顯,震動反饋清晰,簡單易操控,上臺率很高。“天花板”效應在發全力時才會出現。
起下旋球:在我看來,杰龍碳皇最大的優勢在于起下旋球。試打過程中,薄摩擦時吃球很深,接發球反手擰下旋以及正手位拉對方劈長下旋球時成功率相當高。我本身是不擅長起下旋后進對抗的,但杰龍碳皇在這方面可以用得心應手來形容,給了我不小的信心。
防守技術
推擋: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杰龍碳皇無論在防守還是進攻方面,正反手轉換都相當靈活,得意于纖薄輕巧的板身。板身產生的形變震動十分明顯,回球過程中借力容易,迎球快帶,快擋有很高的上臺率,主動防守優勢明顯。任何實物都有兩面性,在本身不發力的情況下,等球撞擊板而回過去的球顯飄,且板身顫動過大,容易影響下一板銜接,被動防守不盡人意。
小球:臺內小球出球速度比純木底板要快上一個檔次,手感卻能達到純木般的細膩控制。臺內吃球深,使得容錯率高。擺短無論配以什么膠皮,也很少出現虛彈,加轉簡單,易控落點。相對擺短而言,劈長時出球速度較慢,沒有了劈長的精髓要義,缺乏突然性。總的來說臺內小球處理簡單易上手,能很好的控制落點和旋轉,球路穩中帶兇。
總結
驕猛在科技投入上向來不落人后,取材精,工藝妙,細節巧已經成為了驕猛獨特的品牌文化。蝴蝶領跑,銀河,驕猛緊隨其后,在Zylon纖維填充復合材料空間這一領域展開了新一輪的角逐。相比蝴蝶和銀河,驕猛的Zylon纖維底板更側重于容錯率,良好的手感,細膩的控制,講究把握節奏,落點,在兩面快速轉換的相持中取勝。比起其他Zylon底板,杰龍碳皇似乎更加適合業余球友,畢竟穩定才是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