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尺碼上我選擇了一直穿的JP265尺碼,雖然是高幫款設計,但穿著過程十分順暢,球鞋前掌很寬,鞋頭飽滿空間充足,上腳后腳趾前端會比較空 ,但這些在后期的實戰(zhàn)中并沒有帶來什么影響,我建議有還在觀望的球星們可以在實體店選擇小半碼試穿后再購買。
球鞋的足弓部分內(nèi)收程度還是挺厲害的,對于腳弓內(nèi)側普遍扁平的亞洲人而言剛開始上腳并不是很友好,在初期穿著踢球的時候會有因夾腳帶來的腳掌發(fā)酸的感覺,但在四到五場的實戰(zhàn)之后,隨著足弓處逐漸踩開,緊收鞋弓帶來的壓迫感會一點點減少。
接下來重點為大家介紹這代獵鷹主打的摩擦顆粒,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帶有大片摩擦鞋面設計的球鞋,剛觸摸到的時候,表面摩擦顆粒摸在手上有很強的阻澀感,而且十分扎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阿迪在超頂和20.1鞋面上采用了同樣的名為Demonskin科技,雖然材質一樣,20.1的表面突刺顆粒呈規(guī)則菱形,突刺表面帶有摩擦紋路,這一點上略微區(qū)別于超頂版本的倒刺狀摩擦顆粒設計。
第一次下場體驗的時候,觸球的感覺是非常不適應的,有種強烈的異物感,也許是和長時間沒踢球有關系,在顛球練習中球觸碰到鞋面以后的反彈十分不規(guī)則,這種感受大概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左右,在漸漸適應摩擦顆粒以后,球感有恢復到正常的百分八十左右。
在簡單的帶球跑動練習中, 鞋子和球接觸向前推動時會有一種因為摩擦力過強產(chǎn)生滯留感,不同于以往穿過的各種熱粘合鞋面的感覺,如果非要形容這種感受,大概是一種用橡皮擦在紙上滑過的感覺,不知是心里作用還是初次體驗摩擦顆粒技術帶來的實際影響。
相信關注這雙鞋的朋友在春節(jié)期間都應該看過阿迪達斯請代言人博格巴拍攝的廣告,這次賺足大家眼球的突刺摩擦顆粒真的有那么玄乎嗎?真實的答案是:確實有。 我分別測試了外腳背和腳弓任意球。對比以往穿著的球鞋,在足球接觸鞋面的一瞬間可以明顯感受到摩擦顆粒對球施加的旋轉,足球隨后的飛行軌跡對比也明顯感受到弧度的增強, 當然了,如果你問我是不是所有人穿上以后都可以像貝克漢姆一樣踢出漂亮的圓月彎刀?我能回答的是:球鞋永遠都只是輔助工具,要是想踢出完美的任意球還是只能靠日復一日的多練習。
在這雙獵鷹實戰(zhàn)過程中還有另一點非常明顯的感受是,鞋面增加摩擦顆粒以后停球的感覺變得非常好,特別是一些力度和難度很大的球,摩擦顆粒出現(xiàn)好像是在鞋和球直接多增加了一層緩震墊,有效吸收了一部分勢能。從而提升了停球的舒適感,有點當年的獵鷹LZ上Lethal Zones致命區(qū)域的感覺。
談一下這次阿迪設計的AG鞋釘,在我記憶里阿迪在很早之前的F50 HG鞋款里有用過三角型鞋釘,但這次AG鞋釘不同于老款三角釘?shù)氖牵诿恳活w釘子上都進行了“瘦身”這種設計有效的減輕了鞋釘本身的重量,但是有一點我不是很理解,為什么會將AG款鞋釘做的這么長?這一點非常難受,在比較厚的人草上跑動經(jīng)常會被嵌在地下,在單薄的草皮更是無法完全踩到底下。而且相較獵鷹18,19圓形AG鞋釘,這種設計在草坪上損失了一定的靈活性,而且鞋釘采用的拼接形式粘合在大底上的不知道在日后的實戰(zhàn)中會不會出現(xiàn)斷釘現(xiàn)象,這也是我內(nèi)心比較大的一點疑問。
最后回答一點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鞋身表面的摩擦顆粒到底是不是非常容易磨損脫落?我已經(jīng)大概下場體驗了有四五場的時間,鞋面暫時沒有出現(xiàn)顆粒脫落的情況,在這一點上大家完全可以信任阿迪的科技,雖然不能保證日后顆粒不會脫落,但起碼以目前的損耗程度來看,即使后期會脫落也應該是在屬于可以接受的鞋子本身正常損耗范圍之內(nèi)。
總結
如果讓我為新獵鷹打個分,滿分10分我會給8分。這次全系列主打的鞋面革新科技 不管是從功能性還是心理輔助上 確實能給人帶來全新的體驗。如果你是一位和我一樣從來沒有涉足過這種摩擦科技的裝備愛好者,這雙鞋一定是你在裝備體驗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雙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