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地選擇雨戰,也是想順便一起試試看這雙鞋在雨中的表現會怎樣,從以外的老獵鷹來看,12代之前的獵鷹多采用天然皮,主要為袋鼠皮和鞣化的小牛皮,因此在雨戰中會出現球鞋吸水后加重的情況,隨后從12代開始采用Hybrid touch 材料的人造皮革,雖然減輕了重量也不怕水了,但是和同時代耐克所采用的tejin以及人造袋鼠皮相比,在觸感上差距明顯,這種差距給我最強烈的對比就是同在2013年上市的刺客9代銀綠色仿皮版和獵鷹lethalzone 2013年款,當時兩者在面料科技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簡直不是一個檔次上。
隨后興起了織物面料,直接減輕了一些鞋身重量,同時也讓腳和球之間的接觸更加直接了,對腳型良好的適應性也使織物面料在頂級款上的應用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在新一代的獵鷹上,也不出所料使用了織物面料,接下來簡單說說我第一次下地的感受。獵鷹20第一次下地之后:穿進去不怎么費力,UK7碼完美適合我的腳型,鞋身的磨擦塊對雨天的控球增加摩擦有一定的幫助,發力也不錯,但是反過來,摩擦塊的存在增大了腳面與球之間的距離,控球時的觸感不如袋鼠皮的老獵鷹更加直接。另外加高的鞋幫更舒服了,延伸到小腿肚的高度讓球鞋更加跟腳,腳背原本的系帶區域采用的織物材料彈性更好,對腳型的兼容性也相對更好,今天的兩個小時適應時間,前一個小時以觸球尋找感覺為主,后期逐漸開始敢做動作,新的FG大底在突破時的蹬地比上一代更加有力,個人覺得和上兩代幾乎沒什么改變的獵鷹相比,這一代力量更直接,侵略性更強。
實戰之中,和去年的刺客12相比,雖然兩者定位不同,所適用的球員類型也不同,但如果僅比較兩雙鞋的面料本身,刺客12的織物面料相對讓我感覺硬一些,另外它的鞋型使得它并不能完全包裹到我腳上的每一個部分,換句話說就是鞋與腳之間還是有點空隙,當然刺客12中底的grip科技讓我的腳在里面不像以前的刺客那么容易打滑,這一點我覺得阿迪可以借鑒一下。
說回這一代獵鷹,之前在官網上看了AG和FG,感覺現在的兩種大底差別已經很小了,以前對AG的印象是釘子短而密,但在這一代獵鷹上,AG和FG幾乎沒什么區別,對于習慣了FG,穿AG容易滑倒的我來說,為了自身安全,還是考慮FG版本。
總體來說,這一代獵鷹給我的感覺是回歸了不少經典元素,相比老獵鷹減輕了不少重量,也讓它帶出來了一點點速度型戰靴的感覺。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