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全新使用到的"INFIKNIT"鞋面,對于正代,更加透氣,更加輕薄,更加靈巧,但與此同時,并沒有犧牲掉它的保護性和支撐性。
透氣不用多說了,Kt5從我角度來看就是過于極致了,極致的包裹,極致的保護,極致的全方位覆蓋。而Kt5 low的透氣性是肉眼可見的,夏季穿著它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其實讓我驚喜的是,它的包裹和支撐真的完全沒有退步,這么說有點極端,真的沒有本質上的退步。360度無死角的貼合感真的很不錯,甚至會有點壓迫的感覺,這種包裹體驗會讓我直接想到我很喜歡的庫里7。
支撐方面,有一說一,對比正代還是略遜一籌的,畢竟正代的支撐都堪稱滿分了。這雙鞋在看慢鏡頭的時候會覺得鞋面有點凸出來的感覺,但其實整體的支撐性并不差。因為雖然鞋面的材質更換了,但是兩側的tpu還是在的,這就保證了它的鞋面支撐是幾乎不會翻車的。
在實際的運動中,側向蹬地再啟動也絲毫不覺得腳會飛出鞋面,還是比較安心的。
后跟的包裹就和正代沒有大的區別了,內外兩塊TPU的加持,后跟的包裹鎖定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鞋面也不是無可挑剔的,一體式襪套的穿脫體驗感會稍微費勁一些,而且高腳背真的可以直接放棄了,但是對比之前的LBJ17 low我覺得已經是方便很多了。
然后就是我覺得鞋楦稍微偏窄,加上兩側tpu的存在,我的兩側會稍稍有點卡,還有就是它的鞋舌略微偏薄,如果你把鞋帶拉的很緊很緊,腳背會被勒的很痛,和kobe Ad Exodus的體驗感很像,這點需要注意一下。
中底
這次KT5low用到了"全新"的中底,也就是"A-flashfoam+++"。所以這3個"+"代表了啥呢?更高更快更強?那肯定不是,但是從體驗來說,更軟,更彈,響應性更快,是我得出的結論。
KT5的中底對我來說真的太高了,而且調教地較硬,完全沒有半點突破的體驗感,當時穿著KT5打球的時候就覺得腳是在負重訓練,根本做不出動作來。
換到Kt5 low的身上,然后肉眼看上去沒太大的區別,但是前掌真的更貼地了,前掌感覺類似前幾天說的利拉德6,有些許反饋回彈感,但是我覺得場地感要比利拉德6還要出色一點。我個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這種感覺的。
緩震方面其實是有一定區別的,或許是因為將中底調教得更軟,前掌的緩震較為薄弱,后掌雖然用料比較厚,但是緩震極限也算不上特別高,我已經覺得有點不夠用了。不過腳感真的是要比kt5好上太多太多了。
后跟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因為調教得硬度不同,使得后跟更軟了。可以它的外側是沒有做包邊處理的,只有內側有一小塊。在長時間的穿著導致中底衰減之后,它整體的穩定性其實是會有所下滑的。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中底不同的體驗感受,才讓我得出了"Kt5 low是完全區別于Kt5正代的一款全新的球鞋"的結論。
外底
這雙鞋外底的抓地是非常出色的,但是耐磨方面,略顯拉胯,3場實戰+出街幾天已經有起皮的跡象了,外場我覺得可以選,但是水泥地千萬別去,而且記得選橡膠外底的。
整體性
整體性方面和正代相比就沒有大的區別了。前掌外側有一個明顯的延伸,相較于正代來說,因為重心更低,所以整體的防側翻我覺得要略好一點。
但是這雙鞋的防側翻到不了一個精英的級別,可以看到,在極端情況下,是有概率翻開一個很大的角度的,加上低幫球鞋對于腳踝的保護天然劣勢,所以在極端條件下,還有會有些許的崴腳風險,但是我覺得也只是有風險而已。
抗扭方面,對比正代我覺得是要稍微遜色一些。雖然內外兩塊抗扭片都沒有被砍掉,但是我一直在說,抗扭是一個整體,一個抗扭片的有無并不能徹底評斷一雙鞋抗扭的好壞。
當然我并不是說這雙鞋的抗扭不好,它的硬件配置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鞋面強度的降低,它的整體抗扭勢必是會出現下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