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超強的抓地力
超強的抓地力是我對Dame 6最喜歡的一點。在我購入Dame 6但尚未實戰之前,球友的包里始終都放著這雙鞋做備用,只要當下場地狀況不佳,或是換穿的新鞋抓地力不夠,立馬就換成Dame 6應戰,而且已經好幾次。
而當我實戰之后發現,他的抓地力確實是強。水晶底的人字紋,在場上與地板摩擦發出的嘰嘰聲非常響亮,橫向側向抓地力都非常良好。我個人目前在室內木板上沒有打滑過。外底紋路也有略微向上,在鞋子內側延伸更多,對于喜愛變向打法的人是個加分項。
雖然是比較適合室內的水晶底而且抓地力很強,但并不會沾灰太過嚴重,而且就算沾灰還是有很好的抓地力。目前看來在室內的耐磨度也還不錯,8小時實戰下來也沒發現明顯的磨損。但如果是室外場地,我個人還是會傾向選擇橡膠底。
(2)升級的緩震Lightstrike
當Dame 6剛釋出消息要使用Lightstrike中底的時候我個人也是挺震驚的。畢竟之前只有N3XT L3V3L以及Harden Vol.4兩雙高端籃球鞋使用過Lightstrike,一下子下放到中階明星款上面,對于adidas在定位Lightstrike上面也很讓人迷惑。
但無論如何反正是用上了Lightstrike,我認為相較于Dame 5這個腳感是毫無疑問升級的,由前到后非常順暢的全掌緩震,后掌有較好的緩震能力,前掌則順暢的保持了一定的啟動速度與貼地感。中底方面比起上代來說有不錯的升級感。
但是如果是單純比較Lightstrike,我倒是認為比Harden Vol.4的感覺硬了一些,也比定位可能更全方位的N3XT L3V3L更硬彈了一點。但是總體感受還是不錯的。
二、缺點
(1)對窄腳來說包覆性不夠,側向支撐能力偏弱
看到Dame 6的鞋帶設計讓我想起我最愛的球鞋Crazy Explosive,也是只有少少的鞋帶孔,跟Dame 6一樣都只有4格,不過包覆感是差的多了。前面也提過我購買的是GCA版本,也就是調整成適合亞洲腳型。但是在Harden Vol.4身上我已經覺得有點矯枉過正,做的過寬,而這次Dame 6也可能有類似的問題。
首次穿上Dame 6還會覺得似乎包覆感還不錯,腳跟周圍的小枕頭會有包覆性很扎實的錯覺。但是綁緊鞋帶后,實戰中可以發覺鞋帶松垮的比較快一些。而且由于前掌幾乎完全沒有被鞋帶給覆蓋,即便拉緊鞋帶也很難讓前掌的部分收緊。
如果你是寬腳,我相信感受不會太差,甚至一般中等腳型可能也不見得會覺得太過松散。但是對于像我一樣腳型較窄的族群來說,肯定會覺得在快速奔跑以及較激烈的實戰中,會覺得鞋子有漸漸松脫的現象。
而我也覺得或許因為版型設計較寬,我的腳也比較窄的關系,導致鞋子在側向兩邊的支撐比較差。在我持球橫向移動經常可以感覺到鞋子撐不住較大動作的力量,即便中底是有略微向上圈住雙腳,還是會感覺雙腳在鞋子里面的移動,不足以牢牢穩定雙腳。
但是還好祖傳不跟腳的問題并沒有發生,足底抗扭能力也不差,后跟TPU也是非常強壯,大拇指處有加強的一塊補丁。小地方還是有注意到,但很可惜我覺得最重要的整體鞋面支撐力是不足夠的。
(2)鞋舌背面會染色到襪子與鞋帶上
很可能是我這雙配色的問題,紅色的鞋舌在悶熱的初夏沒想到會染紅我的白襪。目前我已經有兩雙襪子中招了,而且鞋帶上面也沾了一點顏色,只能祈禱這不會影響我的閑魚價格。
總結
雖然說我對這雙Dame 6不太滿意包覆性與支撐性,但是不得不說在Lightstrike緩震與強大抓地力的脅迫之下我還是給了他8.5分。而且比起Dame 5我也是更愿意穿Dame 6在場上實戰。
在今年Nike對于EP款,也就是針對亞洲腳型改良這方面我覺得有很大的進步,目前都改成比較趨近于正常腳型,而非以往像是Kyrie 2,Kobe AD Mid那種過寬導致頂腳趾問題的超寬腳型。
然而adidas卻在走Nike的老路,很明顯在Harden Vol.4與Dame 6身上就能感受到以往很少出現包覆偏寬的問題,卻在兩雙明星鞋身上都出現了。Harden Vol.4還能靠鞋帶解救,但Dame 6在我實穿過后感覺很難彌補,稍微有點可惜。或許我穿非GCA版本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但測試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了多數人能買到的GCA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