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先提前表態(tài)啊,這五雙籃球鞋,在實戰(zhàn)性能方面的差別啊,并不是那么的大。如果想了解每雙鞋具體的性能歡迎在我的各大平臺,公眾號,B站啊,優(yōu)酷,搜索鞋款名稱,里面有對這五雙球鞋,最詳盡的測評信息,以及想與大家探討的觀點。
實戰(zhàn)黨
就如同開頭所提到的,五雙Bounce球鞋在性能上的表現(xiàn),其實相差無幾,只不過某些鞋款的優(yōu)缺點,突出了一些。比如Pro Bounce的高低幫版本,相比于另外三位兄臺,搭載了Forgefiber鞋面的Pro Bounce,在鞋面支撐上的表現(xiàn),是要突出一些的。
而和Pro Bounce很像的Explosive Bounce,它的優(yōu)勢在于,良好的啟動感受,對于熱愛突破的朋友們來說,前掌相對偏薄的Explosive Bounce能帶給你較好的場地感,可以說是突破黨們的首選,其它鞋款的表現(xiàn)呢,基本都屬于優(yōu)勢并存的狀態(tài),說白了,就是選誰你都不會選錯,這對我來說呢,是好事,也是壞事。
要說缺點比較突出的鞋款呢,羅斯9的包裹問題,自然就跑不脫了,無論是怎么穿著磨合和調整鞋帶,羅斯9的前掌始終是處于一個比較空的狀態(tài),再加上不合理的鞋楦設計,導致球鞋的尺碼令人捉摸不透,在這里呢,也建議想購買羅斯9這雙鞋的朋友,最好先去專柜試一下尺碼,正常情況下,小半碼甚至一碼,在長度上會相對合適一些。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五雙鞋的抓地表現(xiàn)都還不錯,然后都是加寬型的外底,都有做防側翻設計,耐用性和穩(wěn)定性方面的表現(xiàn)呢,都差不多。
但是在鞋款測試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Bounce系列一項被大眾忽視,卻又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一點,我在節(jié)目的最后,來和大家詳細聊聊。
配置黨
除了Pro Bounce鞋面有使用Forgefiber以外,其它鞋不TM就清一色的只有Bounce嗎?如果以配置來決定球鞋的賣點,那說句實話,這幾雙鞋,我都不太能接受,因為,因為不好裝逼啊,是吧。
大家可以看看我這雙阿迪幾年前的老Bounce鞋款,TS Commander 3代,不說性能牛不牛逼,至少就看起來,還是有點逼格的。
但沒辦法否認的一點是,作為一件商品來說,賣點,除了它是某某球星的代言鞋款這一類因素外,球鞋的配置,往往會成為大眾去購買一雙球鞋的理由之一。
說直白一點,就是噱頭,它不一定會給球鞋的實戰(zhàn)表現(xiàn)帶來怎樣質的提升,但是,它會吸引你,去了解這項科技,去嘗試這項科技,獵奇心,往往會帶來很棒的營銷效果,而這也是我認為,目前阿迪,做得不太行的地方。
顏值黨
這一點,羅斯9,高調勝出。雖然在包裹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毫無疑問,在顏值方面,羅斯9,至少是比其余4個款式,要走心不少的,平時壓馬路穿著啊,以及應付一些比較養(yǎng)生的球局啊,基本上都沒有問題,不知道視頻前的朋友們是怎么想的啊,反正我工作室的小伙伴們,都認為這雙羅斯9的顏值秒殺市面上大多數Bounce籃球鞋,如果是考慮日常穿著居多的朋友們,羅斯9我大力推薦。
其實,我覺得哈登BE和Pro Bounce作為實戰(zhàn)球鞋來說,顏值也OK。
理財黨
現(xiàn)在的鞋市貌似讓我都有點看不懂了,什么AJ1 MID啊,小閃電啊,甚至連Hyperdunk 2017這樣的鞋款都可以炒作,很多小伙伴都開始走上了球鞋理財的道路,那么這些Bounce籃球鞋……
學生黨
對于學生黨來說,我覺得啊,Bounce系列的籃球鞋,可能沒那么容易成為學校的焦點。但作為一名裝逼界的老前輩來看啊,說真的性能以及技術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你穿著一雙科比的大師之路,然后在場上瘋狂的被對手蹂躪,其實也是件蠻尷尬的事情,是吧。
我來看一下這幾雙Bounce球鞋的價格,原價799的Explosive Bounce和哈登B/E 2,目前市場價大概在430塊錢上下,而高低幫Pro Bounce ,一個869,一個769,目前常規(guī)配色的市場價在450-500左右,羅斯9,原價899,目前的市場價格呢,基本在500出頭。
可以說除了羅斯9以外,其它Bounce鞋款的價格,都維持在500以內,處于一個性價比還不錯的階段。可是這也衍生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阿迪大多數中低端鞋款的市場價,全部緊縮在400-600這樣的價格區(qū)間,而且在配置方面,它們又基本統(tǒng)一,在性能方面,它們同樣難分勝負,段位上拉不開差距。自家產品和自家產品競爭,賣點和個性均未能在球鞋上體現(xiàn)出來,最后導致正價銷量慘淡,鞋款折扣力度越來越大,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總結一下上述的要點:這就是五雙,性能方面還不錯,性價比也比較高的常規(guī)實戰(zhàn)鞋款。想靠他們來理財,不存在的,想靠他們來裝逼的話,羅斯9,勉強還能一戰(zhàn)。
原本到這兒呢,這一期的Bounce球鞋對比測評就應該結束了,但是在測試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幾款Bounce球鞋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耐久性。
如果有看過Pro Bounce測評的朋友呢,應該還記得,我前期測試的時候是穿著一高一低的版本進行實戰(zhàn)的,在穿了一段時間之后,我換回了一整雙高幫的Pro Bounce,發(fā)現(xiàn)Bounce區(qū)別的感受,很明顯,穿著更久的Bounce,在受力點區(qū)域,感覺有一定的下陷,而全新的一只腳,它的彈性以及韌性,相比較于另一只是要突出許多的,這時候我給出的結論是:球鞋是需要踩開的,在磨合好之后,球鞋會越來越適應于你的雙腳。
但在后期持續(xù)實戰(zhàn)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Pro Bounce的前掌貼地感越來越明顯,直到最近一次穿著時已經感覺貼地感和Explosive Bounce的貼地感沒什么差別了,甚至有一些震腳的感覺。所以我不得不開始懷疑的一點,那就是Bounce科技經過不同的調教之后,是不是會存在和耐克的Lunarlon一樣的,不耐久這樣的問題。至少Pro Bounce這雙球鞋,它的前掌塌陷感,是比較明顯的。
回到性能上來說,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但因為耐久性的原因,這幾雙鞋我都不太推薦大體重,超過85kg的小伙伴們入手。對于打法比較靈活而且體重較小的朋友們,這幾雙Bounce球鞋,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而對于追求貼地感的朋友們來說,這幾雙Bounce身上的問題,反而在磨合之后可能會成為它們的優(yōu)勢。但無論如何購買之前,一定要考慮到Bounce材料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