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1)全腳掌Boost
會買羅斯7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那誘人的全腳掌Boost。雖然說全腳掌Boost的首次使用已經被Crazy Light Boost 2016給搶先了,但是仍無損于這雙鞋誘人的科技。全腳掌Boost在Adidas的分類中也是有所不同,Ultra Boost,Sonic Boost等等,目前在籃球系列的使用似乎沒有特殊的名稱。坊間喜歡說Boost有種踩屎感,我們讀書人怎么可以這么沒文化,這么粗俗呢。要說好似漫步在云端,腳底踩著棉花糖,上面還加了巧克力醬一般美妙甜蜜的滋味。實戰中會有明顯的緩震與回彈的反饋感,像我這種不怎么跑跳的人可能感受不如諸位飛人這么深刻,但是舒適度絕對是完勝所有市面上的避震科技。
(2)恐怖的抓地力,卻不失靈活
過去我穿過很多抓地力很強的鞋款諸如Curry 2,KT1,Hurache 2K4以及Soldier 9等等,都有出色的抓地力。但是看到羅斯7半透明水晶外底開始有點緊張,實戰之后,羅斯7呈現的抓地力完全超越上述鞋款,除了說停就停之外,行進間還非常順暢,不會有鞋子突然卡地板的問題,可能是讓我感受到最驚人的優異鞋底設計了。不僅如此,從圖片可以清楚看到鞋底魚骨紋繼續延伸到部分的鞋側邊,確保無論行進間如何變向與地面都有良好的摩擦。不過。非常會沾灰塵,需要常常擦拭喔。
(3)高質感鞋面材質,細節滿滿
看Primeknit材質的使用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羅斯 6上就有出現Primeknit版本。羅斯7大約有一半的鞋面是Primeknit材質,另外半部則是人造皮革加強支撐性。一體式設計的鞋舌則是充滿彈性的布料加強包裹性,用料真的是跟鼎泰豐的小籠包一樣實在了。而且照片可能看不出來,手一摸,唉唷,這是籃球鞋嗎?這么頂級的材質根本就是精品了嘛。
(4)高幫設計,完整包覆,超強保護
現代籃球鞋低幫高幫各有人愛,最著名的低幫系列當數Kobe簽名款,但是身為控球后衛的Rose系列球鞋是越做越高幫,保護性越做越強。我想原因也很好猜,Rose本人近年受傷情況實在太嚴重,Adidas或許也是想藉機設計一些全能型的籃球鞋,適合場上所有位置?無論如何,羅斯7的高幫設計,左右兩側跟鞋帶設計綁在一起的皮革支撐,腳跟的TPU,或是前腳掌防側翻支撐,都一再展示了羅斯7擁有非常完整的保護性。
二、缺點
(1)超緊鞋身,超難套入
哎呀,好緊,這就是我在店里試穿的感受,我只有心里這樣想,可沒有喊出來。厚實的材質很難把腳順利套進鞋子里。另外,好不容易套進去了,反而鞋子里面腳趾頂端會有些空隙,鞋帶綁緊甚至是多穿一雙薄襪子會改善,但是鞋帶卻又超難綁,尤其是套在左右兩側的皮革的部份,要很用力才能完全綁緊,手都酸了。我認為這雙鞋最大敗筆就是沒有類似flywire設計的綁鞋帶系統,讓穿鞋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2)超厚Boost,貼地感減少
厚重的緩震配置往往帶來的就是貼地感減少,自身對地板的反應會稍微遲緩那么一點,不過我的反應本來就跟阿茲海默癥患者差不多,所以對我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我個人感覺Boost在這雙鞋的設計上從后腳跟到前腳有從后變薄,盡量做到維持部分的貼地感,也算是有用心了。
(3)尺寸詭異
平時穿著US10的我,這次也選擇買了US10(以Adidas尺寸來說是UK9.5)。但是在是穿的時候有考慮過買US9.5,因為US10對我這窄腳的人來說包覆已經非常緊了,但是US9.5很難套進去,可是US10即便我穿了厚襪子腳指部位還是有些空隙,跟一般球鞋總有種差了1/3尺碼的感覺,另外在全場實戰兩小時左右大拇指因為前后移動而感到酸痛,不知道是不是可能剛好被踩到或是撞到的關系?
(4)悶腳
穿著羅斯7打完2小時的球脫下鞋子如果被你媽摸到,可能會罵你干嘛把鞋子拿去微波爐加熱,對,他就是這么熱,打完球脫下后差不多像是在微波爐加熱5分鐘那么熱。
總結
坦白說我對這雙鞋的期待有點過高,羅斯 6的評價可以說是年度實戰籃球鞋之選,羅斯7其實很多方面也承襲了6代的優點,但是尺寸的模糊地帶確實很令人困擾,可以透過穿超厚的襪子來改善,但是超悶熱的缺點卻很難改變。很有趣的是,羅斯7是一雙優點很多,卻也有幾項無法忽視的缺點的鞋子,而且這些缺點是會實際影響到打球中腳的舒適度,萬般令我困擾,或許換成腳掌較寬厚的人來評側感覺會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