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玫瑰碳素的手柄需要說一說的是,比較細,握持感不太飽滿。但是拍肩并不卡手,轉換是比較流暢的,也很適合深握。整個底板是深棕色手柄和面材,對于手汗重的人而言,非常耐臟。這個底板的結構是玫瑰木+云杉+柔觸碳纖維+阿尤斯大芯的內置結構,屬于是斯帝卡經典的玫瑰系列底板的最新改造。
上手試打的第一感覺是這底板有點酥的手感,我很少用這個字形容底板的擊球感,因為之前都沒遇到過,斯帝卡底板最經典的是那種咚咚咚的純木悶響,但是玫瑰碳素的手感既不是那種很脆硬的感覺,也不是斯帝卡傳統的純木手感,比較接近兩者之間,在擊球時有點震手,可能和這支底板采用的柔觸碳纖維有關。
正手攻球,這支底板雖然是玫瑰木的面材,但是攻球的球速其實沒有其他硬木面材那么快,球速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類型,出球沒那么快,反饋比較清晰,你能感受到一板板出球清晰地擊球感。正手拉球方面,這塊板的表現是斯帝卡這些年來做的最好的,拉球的質量比較綜合,沒有光顧著增強威力或者提高速度,而是把原有的不足改善了。我打過玫瑰7,在中臺拉球明顯感覺速度不夠,以至于球變得沒那么有威脅。而玫瑰碳素在不損失弧線、旋轉、底勁的前提下,確實在中臺拉球的一速提高了不少,而且纖維感并沒有很生硬,可見斯帝卡在編織碳的運用上還是有自己的心得。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是,拉球的時候,那種震手感也很強烈,我并不是那么喜歡球板震手感過強這種特點。
反手方面,迎合了目前的技術潮流,反手攻球很穩定,出球速度一般,但是借力感挺好,發力擊打球速提升明顯,而且弧線保護的挺到位,失誤率不高。而反手拉球則是有著更好的弧線,但是不如蝴蝶那些反手利的底板一速那么有壓迫性,玫瑰碳素整個底板還是比較強調弧線的,較高的容錯性讓你可以依靠自身發力在反手位進行連續的高質量進攻。
臺內球是這塊底板另一個優點,清晰的反饋讓這塊底板的控球比較容易,能夠很快適應擺短和劈長的控制。底板的吃球感也增強了在臺內球方面的控制能力,旋轉可以給的很足,而且變化比較容易。無論是發球還是接發球,底板的容錯性和清晰的反饋手感都讓你能夠處理的更好。
防守的表現是這塊底板不太好的一面,由于震手感的存在,其實防守的時候有點擾亂自己的回球判斷,給多少力回球合適不太能把握。而且防守對面有質量的進攻時,力量都穿透底板,讓自己的防守有點吃力,支撐力顯得沒那么強。
整體上這塊底板其實也屬于斯帝卡對于如今強調中近臺快速弧圈技術潮流的一種妥協,為什么用妥協來說呢,玫瑰碳素其實保留了很多玫瑰系列底板的特點,但是為了去適應新的技術潮流,又不得不削弱一些以前的優勢,而彌補以前的不足。所以其實玫瑰碳素在進攻方面沒有以前的玫瑰系列那么猛,但是在一速和轉換上面確實下足了功夫。玫瑰碳素的配膠,還是應該搭配高硬度的德套,來彌補底板在擊球質量方面的損失,正反手都是這樣。相比于賽博六,其實我個人更喜歡玫瑰碳素,能接受的價格定位,而且底板的缺陷也在可承受范圍內,更重要的是玫瑰碳素在提高一速增強反手的同時還保留了很好的正手手感,算是另一種全面的體現。